第4頁(第1/2 頁)
持&l;大棒&r;&rdo;的外交,是需要這樣顯示力量的。這是為了在整個太平洋炫耀
墾條旗,也是著重表明美國決心遏制日本,因為羅斯福擔心日本可能&ldo;沖昏
頭腦,目空一切地發動侵略戰爭&rdo;。他擔心日本的野心可能不符合他要扶持
搖搖欲墜的中華帝國的計劃。日本的海軍對美國在不到十年前在一次決戰中
打敗了西班牙之後奪到手的菲律賓的安全也構成了威脅。
當其他歐洲國家正在同日本爭奪商業和領土利益的時候,羅斯福總統堅
強有力的領導已使美國同英國結成了心照不宣的聯盟,以便確保遠東的力量
均勢。在十三個殖民地脫離英國才不過一百二十年之後,以總統為首的美國
擴張主義者,以開國元勛們黃泉之下為之驚嘆的磅礴熱情,把他們的前敵大
英帝國的既得利益摟抱在自己的懷中。喬冶&iddot;華盛頓本人曾經告誡過不要&ldo;與
外國結盟&rdo;。但是到了十九世紀末,他的繼承人卻正在奉行&ldo;顯示使命&rdo;的
信條,推行一條海外擴張的政策。當時許多美國人認為,海外擴張只是盎格
魯撒克遜人稱霸全球的天賜神授的使命。
大西洋兩岸所形容的這種&ldo;特殊關係&rdo;,對於主張擴張的美國人和認為
自己國家的實力的高峰已過的英國人來說,具有特殊的吸引力。英帝國的根
基是由十八世紀進行的戰爭奠定的,在這些戰爭中,英國打敗了法國和西班
牙,確保了英國對北美的大部分領土和印度次大陸的控制。在後來的一百年
中,英國人利用他們無敵的海上優勢和作為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國所擁有的雄
厚的經濟實力,把它的米字旗隨著貿易送到世界各地。到了十九世紀末,與
其說是靠謀劃,不如說是靠機遇,米字旗幾乎在地球三分之一的地方飄揚。
一八九七年,在慶祝自己登基六十週年人典的時候,維多利亞女王統治下的
臣民幾乎多達五億。
維多利亞建立英國統治下的世界和平的意圖,在蘇丹、南非和印度的西
北邊境受到了考驗,在俄國、德國和日本的利益與英國以及美國的利益發生
衝突的遠東,則受到的考驗最為嚴峻。在亞洲大陸上和太平洋地區處於危險
狀態的就是本來已在中國開啟了的那些商業機會。西方投資者在中國修鐵
路、開礦山,他們想在幾億中國人民之間為歐洲和美國的產品開闢新的巨大
市場。
美國參加了爭奪經濟利益的競爭,在歐洲列強爭奪西太平洋和亞洲大陸
的勢力範圍的鬥爭中支援一方,必然是受到了傳統的東方吸引力的誘惑。西
班牙在十六世紀稱雄於世,靠的是它趁著英國和法國準備爭奪對北美和加勒
比地區的控制權的時候,掠奪了哥倫布所發現的美洲大陸的財富。蔗糖貿易
的衰落,北美十三個殖民地的丟失,使英國更加重視對印度的開發。到了十
八世紀末,新生的美利堅共和國的商人,也注視著太平洋彼岸的東方。他們
尋求一個可以代替大西洋貿易的有利盯目的市場,因為在大西洋貿易中,他
們沒有什麼賺頭,他們出口鹹鱈和桶板,賺的錢不夠用來支付進口英國工廠
生產的紡織品和工具機的日益增長的需求。
在美國獨立之前的十年,詹姆斯&iddot;庫克船長指揮的皇家海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