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我是替我爺爺說的(第1/4 頁)
莊生曉夢……
柏格森在心裡唸叨著,拿出了筆記本,
“陸爵士,你能再說一遍嗎?”
陸時便把莊生曉夢的典故重複一遍。
柏格森提筆記錄。
瑪格麗塔掩唇偷笑,
“老師,你又多了一個學生。”
陸時見怪不該,早就已經習慣了。
他提示道:“柏格森先生,沒必要妄自菲薄,因為西方也有類似的寓言。我沒記錯的話,柏拉圖的《理想國》裡似乎就有。”
柏格森沉吟,
“你說的是洞穴寓言?”
寓言的大意是:
一群囚犯生活在洞穴中,手腳被捆住,無法轉身,只能背對著洞口。
他們前面是一堵牆,身後燃燒著一堆火,
於是,他們在牆上看到自己和事物的影子,認為影子是真實的,直到有人爬出了洞穴,才發現了真實世界。
柏格森說:“我認為,跟莊生曉夢還是有些區別的。《理想國》會提到洞穴寓言,本質是揭示透過主觀和客觀經驗,能形成一種自我認知意識。”
他的總結很專業,
陸時聳聳肩,
“好吧,我只是舉例。”
他想了想,又問:“那麼,笛卡爾的魔鬼呢?”
勒內·笛卡爾在《第一哲學沉思錄》中講述了一個大膽的寓言:
假設塵世之外存在著一位魔鬼,盡其所能地創造了一個夢境欺騙著正在睡眠的笛卡爾,構造了一個在自己大腦看來完全真實的夢中世界,
甚至於在這個夢境之中,魔鬼還給笛卡爾偽造了一幅完整的“身體”,
手臂、眼睛、肉體、鮮血乃至於感官……
沒有一樣不像是真的。
該如何區分真實和幻象呢?
笛卡爾也是法國人,柏格森當然是瞭解的。
他沉吟片刻,
“確實,這個寓言和缸中之腦、莊生曉夢在核心上別無二致。我之前曾讀到過,只是……”
後面的話沒有說出口。
陸時好奇,
“只是什麼?”
柏格森皺眉道:“我感到奇怪,為什麼讀完《缸中之腦》,我會產生深刻的思考,而讀完《第一哲學沉思錄》則沒有呢?”
陸時笑,
“這就是和學術著作的區別。而且,讀《第一哲學沉思錄》的時候,你年齡應該不大吧?”
柏格森點頭,
“似乎確實如此。”
讀時,人不見得在“休息”,思維可能遠比想象中要活躍;
相對地,讀教科書時,人不見得在“努力”,思維可能遠比想象中要懶惰。
所以,對於自控力弱的兒童,才會提倡寓教於樂的方法,
否則就只能無聊地重複,事倍功半。
柏格森說道:“陸爵士,從你舉出的例子不難看出,你是一個博聞強識的人。更關鍵的是,博聞強識還給你帶來了哲學思考。我相信,正是這些思考,才促生了《缸中之腦》這樣的作品。”
聽著像是恭維,實為真心誇讚。
陸時擺手,
“我們還是聊回正題吧。”
柏格森從諫如流,思考片刻後好奇地問:“話說回來,這個思想實驗能破解嗎?”
陸時沉思。
在希拉里·普特南的著作中,對缸中之腦已經進行了充分的討論,
只是,他的說明很書面,不太容易用語言表述。
沒想到,旁邊的瑪格麗塔說道:“破解缸中之腦嗎?恐怕沒什麼辦法吧~”
柏格森好奇,
“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