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整個歐西北都打成一鍋粥啦!(第1/2 頁)
陸時悼念王爾德,沒有引發想象中的軒然大波。
老百姓只管小說寫得有沒有趣,
至於王爾德是何許人也?
不好意思,不關注。
但小說作家、文學評論家們可就不同了,有讚賞者、亦有反對者,表態不一。
克努特·漢姆生率先扛起“搗陸”的大旗,
他在某雜誌的書評版上朝陸時開炮:“《無人生還》寫得很好,根子卻和王爾德先生一樣,歪得很,也不知道這位中國小說家是不是紮根扎錯了地方,長出一株毒草。”
這話十分刻薄,
無論是中文還是英文語境,“根子”、“紮根”都是雙關,專攻下三路的那種。
而且,不止漢姆生,
幾乎所有保守派作家都開啟了自由麥,攻擊陸時。
甚至有人直言陸時在重刊出版的時候應該把那句悼詞刪掉,否則會給皇家出版局抹黑。
這可惹惱了自由派,
王爾德的作品既然能在皇家大劇院出演,就說明水平肯定是過關的,政治上也沒問題,
憑什麼不讓人公開悼念!?
蕭伯納挺身而出,在《曼徹斯特衛報》言辭激烈地還擊,
看那架勢,就好像他和王爾德從未生過齟齬。
而且,這老哥擅長諷刺,罵起人來不帶髒字兒,戰力遠高於一般作家,簡直就是以一當百的存在,把人噴得狗血淋頭。
文人都不是好欺負的,
字為刃、
墨為鋒、
筆為劍,
雙方以各路報紙雜誌為陣地,暢快激戰。
事情的中心顯然已經不是王爾德了,而是自由與保守,調門拉得越來越高。
後世的文學研究者看到這一段歷史肯定會犯糊塗,
先是漢姆生罵陸時,
接著是蕭伯納罵漢姆生。
再之後就開始變得魔幻起來了,
威廉·巴特勒·葉芝開麥怒噴蕭伯納,
遠在法國的羅曼·羅蘭急公好義,站出來幫忙罵葉芝,
葉芝立即回罵。
這些人,漢姆生是挪威人,蕭伯納是愛爾蘭人,葉芝是愛爾蘭人,羅蘭是法國人,
單從地域看,可以說:
整個歐西北都打成一鍋粥啦!
半路還殺出個不到二十歲的小夥子,名叫斯蒂芬·茨威格,
茨威格初生牛犢不怕虎,把老前輩都挨個吐槽了一遍,
說蕭伯納的漸進主義是“安全的叛逆”、說羅曼·羅蘭“用音樂寫小說”、說葉芝的象徵主義和玄學詩是“典型的封建欲孽”、說泰戈爾“翻譯水平極差”。
於是,所有人又調轉槍頭,怒噴茨威格偷襲老同志。
就三四天的功夫,各路文豪你方唱罷我登場,簡直就像掀起了一場文化運動。
……
艦隊街,
《曼徹斯特衛報》辦事處,主編室。
啪——
陸時放下報紙,努力憋著笑,
沒想到茨威格年輕的時候也這麼剽悍,罵起人來都不論戶的。
蕭伯納沒好氣地說:“我賭這個茨威格是法國人。”
陸時詫異,
“啊?你為什麼會這麼想?”
蕭伯納點了點報紙,
“你看他是怎麼說羅蘭先生的,‘用音樂寫小說’,這怎麼看都不像是批評嘛~”
“哈哈哈!”
陸時終究還是笑出了聲來,
“所以,你猜測茨威格是羅蘭先生的老鄉?”
蕭伯納哼哼一聲,又看了眼報紙,說道:“這還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