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夜不能寐,獲益良多(第1/2 頁)
吾友蕭惠鑑:
近日偶然讀到一系列大作,其行文意出塵外,深入淺出地討論了世界文明之興衰,乃社會學典範之作。
吾觀之夜不能寐,獲益良多。
……
蕭伯納一邊讀契倫拍來的電報,一邊感慨,
沒想到《曼徹斯特衛報》都已經賣到哥德堡去了,實在是出乎意料。
而且,看電報的意思,契倫似有赴英的打算,說是要結交一下作者,如果可能,互相引為摯交好友,退一萬步,當不了朋友,就算拜師也不是不可以。
蕭伯納不由得苦笑,
契倫一定是看陸時行文老辣,把陸時當成了某位在威斯敏斯特宮佔據一席之地的議員老爺,這才心甘情願當門下走狗,
要是他知道陸時只是個年輕的中國留學生,不知會作何感想。
當然,拜師這事兒不靠譜,
因為陸時現在的“學生”已經足夠多了。
隨著時間推移,《槍炮、病菌與鋼鐵》的影響力逐漸發酵,倫敦政經的學生們製作《曼徹斯特衛報》的剪報,有的甚至傳起了手抄本,
再這麼下去,陸時的影響力都要超過蕭伯納這位校監了。
蕭伯納將電報收好,目光右移,
在他的右手邊,十幾份《曼徹斯特衛報》被整齊地擺著,佔據辦公桌三分之二的面積,
每一份報紙上都用鉛筆寫滿了批註。
這段時間,他也一直在追讀,越讀越是驚歎於陸時的博聞強識,
如此高階的跨學科學者,在大學任教綽綽有餘。
只是陸時的身份……
蕭伯納苦惱,一時間竟覺得辦公室有些悶熱,便決定出去走一走,轉換心情。
1900年的大學和現代的大學完全不是一個概念,環境差得非常大:
沒有修剪平整的草坪,
沒有林立的偉人雕像,
更沒有集中發放豬飼料的食堂。
唯一能拿得出手的,只有辦公樓、教學樓和圖書館。
蕭伯納朝圖書館的方向走。
沿路,有三三兩兩的學生聚在一起,穿著厚厚的大衣,坐在牆根、樹下,研讀手抄的小冊子,完全無視校監的視察。
蕭伯納放緩腳步,聽學生們在討論什麼,
“認為,被人類種植的植物反而是不利於野生生長的個體,這是為什麼?”
“很簡單啊……嗯……比如小麥,小麥自己傳播種子的效率很低,卻正因為這一點,有利於人類的採集、種植、培育。”
“那麼的意思是,自然的意志主導優勝劣汰,但人類的意志反而讓這種優勝劣汰變得不存在了,所以,‘優’和‘劣’的定義並不是那麼絕對。”
“唔……為什麼我竟然感覺你的歪理邪說有些道理。”
……
討論的內容太飄,蕭伯納已經快要跟不上了。
聽了一陣,他終於忍不住上前,說:“你們在思考問題的時候,儘量別用人格化的方式去理解事物。”
學生們抬頭,似乎有些迷惑。
蕭伯納繼續道:“就比如你們說‘自然的意志’,這就是一種人格化。自然沒有意志,優勝劣汰是一個現實的、冷冰冰的過程,沒必要用那種修飾。”
他自己說完都覺得奇怪,
一個劇作家,竟然說沒必要用修飾,就挺離譜的。
學生們面面相覷,
忽然有人問道:“校監先生,您剛才說的那些內容,是所想的嗎?”
蕭伯納又不是陸時肚子裡的蛔蟲,當然不知道,
“這……我不好說。”
話音剛落,學生直接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