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頁(第1/3 頁)
&ldo;呀!怎麼,怎麼考的是這個……&rdo;
&ldo;這,這個,先生沒教過啊……&rdo;
&ldo;誰會看這個啊……&rdo;
&ldo;怎麼辦,我一個也不知道啊&rdo;
幾乎是剛看到考題,科場裡的學生們就驚撥出聲,隨後更是像在熱鍋上潑麻油一樣,一下就炸開了。
&ldo;肅靜,肅靜!科場重地,嚴禁喧譁!&rdo;五大三粗的兵卒拿著棍棒一下一下敲著號門,馬上就把那群探頭的學子給嚇回去了。
&ldo;到底都是泥腿子,人家那些爺貴重公子們拿的也是一樣的題,人家也沒這般失態,還讀書人呢,我呸!&rdo;
&ldo;好了,關咱們什麼事呢,等熬過這三天,拿到賞銀,咱兄弟倆去街尾衚衕樂呵樂呵,誰還搭理他們呢,以後又不見面。&rdo;
&ldo;就是憋屈,當時明明是咱倆抽到了西場的號,偏偏被房大那王八蛋截了胡,不就是仗著他叔嗎,等有機會非好好收拾他不可。&rdo;
他也眼饞西場的肥差,那可都是金貴人家的公子,估計等三天下來,回家買地娶媳婦兒的錢都夠了。唉,誰叫自己和兄弟沒背景呢,這種好差事就是臨到頭上了也保不住。嘆口氣,拍拍兄弟的肩膀,西場是別想了,這邊也得好好幹啊。
看著手裡的試題,趙秉安對於昌平縣令的感官再一次被重新整理了,人才啊!
紙上內容不多,只有簡單的幾行字,大體意思就是要求概述《會典》第八冊 第二例的內容。
《會典》是什麼,平民百姓可能不知道,但在官場上,就是初入吏司的小科員都能給你背上幾段。
為什麼呢?這就要從這本書的來歷說起。
大朔孝宗弘治三年,以累朝典制,散見於簡冊卷牘之間,百司難以查閱,民間無法悉知,故命儒臣分館編輯,《大朔會典》,初擬一百八十卷。
孝宗確是位明君聖主,可惜命太短,二十又四登基,三十不過五就等極了。接下去的宣宗,英宗也沒活過自己的父親,最後倒是便宜了先皇光宗貞皇帝。
其實給先帝用&ldo;貞&rdo;是做諡號是非常諷刺的,因為他在位期間啥也沒幹,就顧著修園子,選美人,讓幾位顧命大臣操碎了心。偏生他美人睡得不少,卻一點訊息都沒有,直到三十多了,宮裡才有一個采女懷上了長子,就是如今的陛下。當時這本法典歷經四朝,已經修了近六十年了。結果就在先皇磕藥磕斷氣的前一個月,這本書奇蹟般的修完了。這下當時的太子和大臣們簡直是喜大普奔,總算是能有點功績可以給先帝貼貼顏面了。
等到當今登基之後,頭一件事就是要選定監修、正副總裁及篆修諸臣給先皇修 《實錄》,大家也很上道,對於先朝那些糊塗事都用小節一筆帶過,主要就是抓住這本書,給先帝臉上使勁貼金。
那一段時間,朝野上下誰要是不知道這本書,那跟人搭話的時候都找不著話題。
對於趙秉安這樣的高門子弟來說,這本書就列在他們的必修書目裡,而且現在只問到第八卷 ,要是這都答不出來,估計這家大人都不好意思再找上門。
雖然這道題目就是明顯的偏袒,但督察院還真就不能拿主考官怎麼辦?難道你要說考《會典》考錯了,皇帝他老人家要是知道了,削不死你!
所以說王大人聰明嘛!
趙秉安也不是聖人,他在有限的條件下還是更喜歡偏向自己的選擇。
第26章 縣試(三)
縱然不少考生怨聲載道,考試還是要進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