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頁(第2/3 頁)
孤身入敵城,只說要等候大帳中世子的迴音。
鶴啟本就不是毛躁的脾性,之所以如此強硬的表明態度,不過是做給江南六道倖存的那些士族看得。湖湘諸位大人意會,紛紛贊同會談,官場中看重的就是一個主動,不管談得攏談不攏,三公子此舉都將使湖湘佔據上風,而且無形間也弱化了王師前番屠戮造成的劍拔弩張的局勢,說到底,鵝湖書院還不敢明目張膽地造反,他們可是一直否認藏匿反賊定康王一事。
天曉時分,趙鳳舉與文昌郡公攜手步出大帳,御林軍權的歸屬自此模糊。孟希來獻出廢皇儲榮王作為投誠的第一件禮物,而世子也不負眾望,不僅力排眾議重軍護送其回京,還允諾必將竭盡全力洗刷蘇南罹難士族的冤屈。
鵝湖外的高壓暫緩,世子又馬不停蹄的奔赴蘇州曉莊別苑,三公子鶴啟早在離京之初就從五祖母那裡討得一張通行證,兄弟倆躊躇滿志,想請那位官場老擘出手相助。
當日在老永安侯靈柩前,趙秉安讓鶴啟代替五叔捧靈就是答應了讓三子日後承襲五房一脈,為此,沈氏老懷安慰,對三公子可說是予取予求。
此番鶴啟被流放出京,一向通情達理的五夫人大鬧太師府,至今對太師的討饒愛搭不理。而對於勞動曉莊別苑中的老父親,沈氏看得很開。現如今秉安的所作所為少不得他老人家的教唆,種瓜得瓜,當年他老人家不顧自己尷尬的處境難為秉安也就罷了,如今若是再為難鶴啟,那她還不如直接一刀抹了脖子省得日後受人閒言碎語。
沈炳文喪妻之後愈發遷就這個女兒,結果就導致趙氏兄弟找上門時他連個推諉的藉口都講不出來。
趙明誠生了一窩小狐狸,看著眼前目光炯炯的兩隻小鬼,沈老首輔覺得自己最後藏得那點家底也保不住了。
政和十年夏,兩江參政李厚才親自作保,於吳興沈氏老街拉起和談,太師世子隱晦表達了他對江南士族的求賢若渴,並撤兵三十里以彰誠意。
江南六道經此一役元氣大傷,朝野實力尚存者唯蘇顧二姓,還是一早投了太師的,如今顧彥郴這個首鼠兩端背信棄義的小人反倒成了兩江官場炙手可熱的人物,可想而知,鵝湖書院中的大小文士有多不忿。
太師為了培養長子不惜對江南施以大手筆,顧彥郴空降兩江布政使,直接架空了章春民,蘇燃也熬夠了火候,遷調安南道按察使司,兩大古姓,是為世子的左膀右臂。
另外湖南總督管鑫日前調撥駐軍三萬靠近蘇南地界,藉口清剿林匪,實則是為密切監視太湖水軍動向,估計是擔心鵝湖中人會乘和談之際走脫外逃。
管鑫當年如何上位的官場上無人不知,他迫不及待跳出來對江南下手也在預料之中,太師麾下幾大總督,數他汲汲無為。遙想人董臻當年接手了最差的爛攤子,最後卻闖下偌大功業,流芳千古。相較而言,管鑫的起點可謂高到一枝獨秀,但這九年功夫裡,他除了事無巨細的拍邵老爺子馬屁,於政治民生上可說是毫無作為。
也因此,縱使湖南境內掌權的算自家人,但太師仍只是將其列為新法試點之一,如今管鑫若是再不賣力,立下一二功績,那就算他把邵雍拍出花來,趙太師也明擺著不會再用他了。
故此,管鑫巴不得和談失敗,鵝湖死扛到底,到時候他大軍一揮,拿江南士族的腦袋作為晉身的踏腳石,豈不美哉。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