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2章 諸葛亮祭奠劉備;徐庶率軍北上(第1/2 頁)
荊州隆中諸葛草廬之內,一片肅穆寧靜。諸葛亮身著一襲潔白的素服,端坐在簡陋卻整潔的草廬中央。
他的面前精心佈置了一個簡單而莊重的靈堂,只見案几之上,一塊醒目的靈牌高高矗立,上面用蒼勁有力的字型書寫著:
“大漢豫州牧、左將軍玄德公之靈位”幾個大字。
牌位前,香燭靜靜地燃燒著,縷縷青煙嫋嫋升起,宛如輕柔的薄紗,緩緩地在空中舞動,似乎要將人們的思緒帶回到那些曾經的歲月裡。
諸葛亮凝視著靈位,眼神中滿含悲痛與眷戀。
他慢慢地站起身來,邁著沉重的步伐走到靈位前,然後雙膝跪地,深深地俯下身去,行了一個標準的大禮。
他的眼眶漸漸溼潤,淚水在眼角閃爍,順著臉頰滑落而下。
口中,諸葛亮輕聲呢喃道:
“玄德公,猶記當年,君至徐州,心懷百姓,不忍其受戰亂之苦。雖屢經磨難,然君之志從未改也。
徐州之民感恩戴德,君之恩義,亮時刻銘記於心。今君已逝,大業未成,亮痛心疾首......”
話音未落,諸葛亮已是泣不成聲。他顫抖著雙手再次叩頭,一下又一下,額頭撞擊地面發出沉悶的聲響,彷彿要用這種方式來宣洩內心深處無盡的哀傷和痛苦......
當劉備在漢中戰場戰敗自刎之後,魏延生怕此事會引發眾人對自己不利的議論,於是匆忙下令封鎖這個訊息。
而諸葛亮之前已經知曉劉備按照自己所獻的錦囊妙計奪取了漢中之地,他正滿心歡喜地等待著出山輔佐成就一番偉業。
然而,正所謂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沒過多久,這一噩耗終究還是傳入了的諸葛亮的耳中。
自年少時期開始,諸葛亮便對劉備那仁德之行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每當聽聞有關劉備廣施仁義、救助百姓的事蹟,他心中都會湧起一股敬仰之情。
在諸葛亮的心目中,劉備出身正統,心懷大義,是當世寥寥無幾的明主。
這些年來,諸葛亮在荊州潛心求學,日夜苦讀,勤奮修煉,所付出的一切努力皆只為等待那個能讓他一展抱負的時機到來。
那就是有朝一日去追隨劉備,與之並肩作戰,共同去匡扶漢室江山,拯救天下蒼生。
然而此刻,自己尚未出山輔佐,而明主卻已然與世長辭,這怎能不讓諸葛亮痛心疾首?
縱然諸葛亮深知在自傢俬自設立劉備靈堂此舉有悖於當下的禮法和規矩,但他內心深處的悲痛已如潮水般洶湧,使得他無暇顧及其他。
畢竟,他與劉備雖素未謀面,但劉備的赫赫聲名以及高尚品性早已深深地烙印在了他的心頭,並持續影響著他多年。
劉備的離去猶如一道晴天霹靂,瞬間擊碎了諸葛亮對於未來的美好憧憬。
在他看來,曹操、袁紹以及魏延等人無一不是被權力慾望矇蔽了雙眼的亂世梟雄。
若天下落入這些人的手中,必然會引發更多的戰亂紛爭,帶來無盡的災難禍端。
如此一來,大漢的復興恐怕終將化為一個難以企及的遙遠夢想。想到此處,諸葛亮不禁悲從中來,淚水潸然而下。
......
會稽戰場上,歷經浴血奮戰,奪取山陰城的安南軍終於迎來了難得的休整時光。
士兵們疲憊不堪地躺在營房內,抓緊時間恢復體力;將領們則圍坐在縣衙大廳,商討下一步的戰略部署。
在這段時間裡,安南軍得到了充足的補給和兵員補充,原本士氣低落的軍隊重新煥發出勃勃生機與強大元氣。
數日後,隨著徐庶的一聲令下,寇封和士壹二將身先士卒,率領著如狼似虎的兵馬再次踏上征程,一路揮師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