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部分(第1/5 頁)
批答體系另造了一個輿論生態圈,太有利於天子反制群臣了。
只要在位的天子不是蠢貨,都會欣然學之的。故而昨日歸德長公主聽到這個想法後,興奮地用“天才”來稱讚情夫。
胡尚書心裡在考慮,別人心裡也在琢磨。雖然似乎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卻代表著禮法程式,須知風起於青萍之末,故而群臣皆不敢疏忽。
從權力倫理角度而言,這“批示”來源於報紙民情,並非那發源自天子內心私慾的手詔,臣屬想要抵制和反駁都很不合時宜,法理上也不充分。天子之下都是臣民,沒有大臣敢公然說臣不是民,那是造反。如果將呈送在天子眼前的報紙當做另一種形式的上疏,也未嘗不可。
事情若只是如此簡單就好了,殿中大臣無不是久歷宦海的人物,很多人深入考慮的其實是君臣權術博弈方面的問題。
這《明理報》明顯是現有體制之外的事物,上面可以說自由得很,什麼內容都有,連“豔婦裸屍橫陳”這種東西都出現了。那天子拿著報紙做批示,打著民意的幌子,同樣也自由得很。
報紙畢竟不是奏章,天子可以想批示就批示,不想批示就不想批示,看重的地方就批示,不關心的地方就無視。在這種局面下,而群臣若要隨著天子的批示而動,那麼豈不相當於天子在輿論和政務中重新掌握了很大的主導權?
對群臣而言,民意放在嘴上須得重視幾分,其實可以不用太當回事,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但不能不把天子當回事。
有過地方官經歷的朝臣如石祭酒這樣的,此時突然想起一個詞裹挾民意。
在地方做過官的都清楚,常常會見到縉紳大戶依仗本土勢力來綁架民意要挾官府。而目前天子的這種打著聽取民意旗號下發的批示,就十足十的像是裹挾民意的做派!
堂堂一國名義上的最高統治者裹挾民意給大臣下批示,聽起來很好笑…眾臣感覺這簡直就是拿著雞毛當令箭,一時間卻想不到什麼好法子應對。
單獨是君上,可以圍攏之,單獨是民意,可以無視之,但君上加民意組合起來呢?只怕就不像以前那般好對付了。
其實群臣這點心思,說白了都是私心雜念,不好宣之於口,總不能公然跳出來說,天子你重視民意是不對的,你就是為了打壓吾輩話語權。所以半晌過去,仍沒有人主動出頭,畢竟不是生死存亡之事。
“退朝!”正當袞袞諸公還在左思右想時,聽見內監高聲喝道,天子起身離開了殿中。
群臣退出文華殿,不免交頭接耳議論今日“批示”之事。有人對胡尚書苦笑道:“大司空!這回你可頭痛了。京師街道乃多年痼疾,絕非一夕之功,誰能一時半刻就辦得滿意。”
胡尚書嘆道:“李僉憲誤我!”
“是極,若非李僉憲辦報,焉有今日之事。”旁人隨口附和道。
六百二十二章 冰火兩重天
工部是 第 656 章 議時,因為被排擠出國子監辦報廳而悲憤地踢飛朝房大門的事情。 。)當時李大人還留下了幾句狠話——“諸公今日有所惠,下官感恩戴德,日後還要拜過諸君之賜!”
當時不以為意,只道是李佑無可奈何之下的場面話,現在看來卻要成為現實了,這《明理報》就是那李佑憤恨之下的報復舉措!
朝廷上下便有議論道:“那幾位閣老真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無過無錯便排擠李佑。如今算是惹出無窮後患。”
總而言之,無論官府還是民間,何曾見過《明理報》這樣夠犀利夠勁道、雅俗皆賞、老少咸宜的消遣讀物?所以《明理報》火了,大火了。
當初創刊之際,李佑雖然計劃發行量要到達一萬份。但出於謹慎心理,沒有贈送那麼多,一開始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