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部分(第2/5 頁)
明理報》。
此時胡老尚書和秦侍郎都未開口,只有晁侍郎憤然道:“我工部事務之繁瑣,在六部中也是位列前茅的!上下同仁兢兢業業,功勞苦勞皆有,豈容他人肆意抹黑詆譭!”
秦侍郎嘆口氣,“報上所言雖然偏頗,但也是有幾分道理,京師街道現狀,吾輩難道還不清楚麼。若純屬捏造那倒不必擔憂了,但偏偏就似是而非的,叫外人看去好像很有理。無論如何,我工部也是京師街道的該管衙門,被抓住指責也不是沒有原因。”
晁侍郎不服道:“該辦的事情多了,吾輩精力卻是有限,只能擇其輕重緩急而行。誰能一個不漏的全部顧及辦好?街道事情內情複雜,又有很多淵源,哪是簡簡單單就能辦得了的?”
胡老尚書咳嗽幾聲,阻止了兩個侍郎繼續討論,“你們兩位爭論那些都是無用功,這張報紙已經傳開了,眼下要緊的是如何應對。”
正在這時,忽有門官持名帖來報:“右檢校僉都御使李大人來訪。”
三人彼此對視一眼,有點說曹操曹操到的意思啊。他們都可以肯定,李佑這次前來。必然也是為了報上之事而來的。老尚書便對門官發話:“有請!”
卻說李佑這次前來。自然是為了與工部“溝通”。按說他不必如此主動的,而且就算要溝通也不用親自前來,最多讓崔總編來一趟便足矣。但沒法子。報紙是草創,規矩也是草創,一切都要靠著他來立下標準。很多事情不得不親力親為。
李大人進了花廳,對著三人見過禮,在客位坐下。便聽到胡老尚書淡淡的問:“李大人所為何來?”
李佑笑了笑,“為報上語及工部之事而來,本官要就此說明。首先,請諸公知道,明理報以民意立足,就是要寫民情、發民聲、開民間之言路,為朝廷大政之參謀。昔年太祖皇帝聖諭也有過此等精神,故開民間上書之先河,本報便效仿一二。諸公以為此意如何?”
見三人都閉口不語。李佑只好繼續說下去:“所以。明理報上指責工部之事,並非本官或者本報中人對諸公有什麼私仇。只是反映民意而已。當前京城民眾對街道可謂是苦其久矣,本報便代為立言,還望諸公出於公心諒解。古語云,聞過則喜,擇其善者而從之,與諸公共勉。”
“當然,諸公若有不忿之意和苦衷,也不是沒有辦法。”李佑話頭一轉,道出真正來意:“本報既為民眾代言,但也對朝廷開放。諸公若有不一樣的想法,亦可撰文廣而告之,本報也能刊載。”
李佑本意,就是要引導工部做表率,為以後類似的事情立下規矩,所以這次就不收錢了,算是培育市場習慣。不然按照李佑心目中的價位,衙門刊文價格是最貴的,一千字要收五十兩銀子。
秦侍郎冷笑幾聲,“李大人這真是得了便宜還賣乖!你無故發文責問本部,如今反而要本部再撰文去辯解,這是哪門子道理?莫非你立下了規矩,就一定要我們照著規矩去做麼?”
李佑勸解道:“秦大人不必如此激動,要正確對待輿論…”
未等李佑說完,秦侍郎又道:“即便要辯解,本部自當向天子奏明解釋,又何須你們明理報過問!”
李佑正要說什麼,旁邊另一位晁侍郎態度更加激烈,“此事有什麼好解釋的!既然本部如此不堪,我等一起向天子乞骸骨便是!就不勞李大人掛念了!”
兩個侍郎唇槍舌劍,並不給李佑臉面,在他們看來,這次真是李佑無事生非欺到頭上來,是可忍孰不可忍!胡尚書也並不阻攔,任由兩個副手咄咄逼人。
“諸公聽我一言,要正確對待輿論。”李佑並不生氣,苦口婆心勸道:“報紙是報紙,朝廷是朝廷,諸公豈可混為一談?報紙所言,只是代表民意議論而已,與朝廷無關,可以說這就不是官場的事情。那兩位打算向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