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頁(第1/2 頁)
傅瑤是她挑中的人,萬分滿意,就算從前同魏書婉關係再怎麼好,謝朝雲也不會生出旁的心思來。
兄長與魏書婉當年的確是郎才女貌的一對璧人,可陰差陽錯,錯過就是錯過了,如今各有婚嫁,斷然沒有攪和到一起的道理。
只是……
謝朝雲攥緊了手中那禮單,她自問對魏書婉的性情很瞭解,但這些年下來,人總是會變的。她早就不是當年那個內向的閨秀,那魏書婉呢?
她自己也說不準,眼下這番話是用來安傅瑤的心,還是她那太過多疑的心被這送上門來的禮單給觸動了,所以提早擺明立場。
免得日後生出什麼事端來。
不管面上再怎麼溫柔可親,可謝朝雲本質卻並不是什麼和善的好人,也向來不憚以最壞的心思揣度旁人。
她為自己這心思對昔年好友感到愧疚,也盼著是自己想多了。
第51章
魏家老爺子尚在時,是當世有名的鴻儒,饒是昏聵如先帝,也知道將他留在朝中撐場面。
更何況老爺子一生醉心學問,精力都花在了修書編纂上,從不對朝政指手畫腳,也不會倚老賣老搞什麼死諫,先帝就更為厚待了。
是以,魏家子孫雖算不上十分出色,但體面總是有的。
謝家與魏家是多年故交,謝遲自小天資聰穎,入了老爺子的眼,隔三差五便會過府去受教導,與魏書婉便是這麼相識的。
那時魏家的兒孫輩中,老爺子最喜歡的就是魏書婉這個小孫女,兩人同受教導,偶爾遇著了也會探討幾句,所謂的「青梅竹馬」便是這麼來的。
只可惜老爺子去得早,甚至都沒來得及見到謝遲高中。
謝魏兩家交好,彼此也早有結親的意思,在謝遲中狀元之後,便正經定下了親事。
但世事無常,尚未來得及完婚,謝家便出了事。
明眼人都知道謝家那是得罪了虞家,對此避而不及,魏家沒了老爺子的庇護,在朝中也說不上話,但至少沒有閉門不見,也在幫著想辦法。
當年虞家才是真正的權傾朝野,貴妃得寵,父兄掌兵權,皇上心中早有偏向,倒也未必不知道此事不對勁,但還是讓謝家將那黑鍋給背了下來。
那時候眾人都知道謝家完了,就連謝遲自己也沒報多大希望,前路未定,能不能活著回來還兩說,自然沒有留著婚事拖累人家的道理。
所以在離京之前,他主動提出了退婚,魏家則順勢應了下來。
這事是真怪不著魏家,畢竟總要為自家姑娘考慮,這婚若是不退,要怎麼辦呢?更何況他家還幫著料理了謝家的幾樁喪事,也算是仁至義盡了。
謝家兄妹一直念著當年魏家的好,後來謝遲回京後掌朝局,他知道魏家子孫擔不起大任,便給了清貴的閒職,這些年來很是厚待。
朝中上下都知道,謝遲這個人「獨」得很,很少徇私,想要討他歡心難得很,相較而言魏家實在算是個例外了。
謝朝雲將當年舊事大略同傅瑤講了,又解釋道:「當年那種情形下,魏家已然算是仁至義盡,故而無論是兄長還是我,如今都對魏家另眼相待。但這只是投桃報李,並非某些多事之人說的那般,你不要誤會。」
傅瑤安安靜靜地聽了,見謝朝雲生怕自己誤會,反覆提及,不由得笑道:「我不會信那些閒話的,你放心。」
她早年興許會將那些閒話放在心上,可嫁給謝遲之後,興許是磨礪得多了,雖學不到謝遲那般全然不在意,但也不會傻到真去相信那些搬弄是非之人。
在那些人口中,她可是在謝家受盡了苛待,還曾為此請過大夫……
傅瑤剛聽到這話的時候,又是憤怒又是無奈,甚至還有那麼一點想要澄清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