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第2/2 頁)
佳位置,不能跟著進去的她只好撅著嘴同意關銳的安排。
七十多歲的培蒙看上去要比他實際的年齡要顯老得多,也許是人種和長期暴露在日光下的緣故,已經呈現醬紫色的面板上,滿是曲彎的皺褶,特別是臉部,顯出太多的蒼桑。但關銳發現,在他那張滿是皺紋的臉上,卻有著一雙散發著智慧光芒的眼睛,當他看著你的時候,會讓你感到精神難得一振,似乎你想要的答案就在那裡面。
聽師父培蒙的講解,再由達瑪裡一字一句地用英語翻譯過來,關銳感覺自己很難明白其中的道理,一來佛教的理論本來就艱涉難悟,再加上達瑪裡的英語又不是很好,關銳猜想他有很多意思都不能很好的表達出來,所以關銳只能半聽半猜的學著。
雖然是半悟半猜的跟著大師學習冥想的悟道,又沒有那個略懂印度語的林曉敏在,還有那個瞥腳翻譯的印度英語,但兩天的學習下來,憑著他精神領悟的能力,關銳還是大概的聽到了不少關於冥想的方法。
在佛陀的時代,印度人已經懂得透過在清靜幽閒的場所冥目靜坐,調整呼吸,抑制五種感官的活動,讓意念集中於一點而冥想,從而獲得特殊的智慧。
印度佛教中冥想的實踐,在早期佛教中是戒律&iddot;禪定透過冥想之學、智慧構成的三學之一,是必不可少的實踐專案。並且,八聖道這一實現解脫與涅槧的實踐修道的階段,其最終德目的正定本真的冥想,也是出家修行者必須的修行德目。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