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頁(第1/2 頁)
革命的最大危害,莫過於&ldo;左&rdo;禍。1932年3月,鄂豫皖根據地的肅反檔案傳到贛東北,曾洪易等大加讚賞,並於當月27日發表了《肅反宣言》。隨之,贛東北的肅反嚴重擴大化。
……
肅反擴大化,實際上是一種革命力量的自殺,它起了國民黨反動派所起不到的作用。贛東北的群眾在回憶這段慘痛的歷史時,曾十分沉痛地說:&ldo;當時的肅反擴大化,起了從內部搞垮蘇維埃的作用。&rdo;
人民的見解是一針見血的。贛東北,好端端的一塊革命根據地,在曾洪易極&ldo;左&rdo;路線的統治下,不到兩年時間,險些被斷送。
中央代表曾洪易如此,政委樂少華又如何?對於樂少華,粟裕更是早有領教。
樂少華,浙江鎮海人。曾參加上海工人三次武裝起義。1927年加人中國共產黨,同年赴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1931年春回國,在上海中共中央秘密機關負責無線電部門工作。1932年3月到中央革命根據地,任中革軍委直屬隊總支書記,5月任紅五軍團十五軍副政治委員,同年秋,任紅三軍團七軍政治委員,率部參加中央革命根據地第四次反&ldo;圍剿&rdo;作戰。
1933年6月,全軍整編,任紅三軍團五師政治委員。同年12月,任紅七軍團政治委員。至此,回國不足三年時間,便平步青雲,身居軍團政委要職,完全是一副少年得志、風流滿灑的派共。他和曾洪易一樣,既無實際鬥爭經驗,又不謙虛謹慎,倚仗自己吃過紅腸麵包,蠻橫專斷,極為霸道,絲毫也不把尋淮洲、粟裕、劉英等有實際工作經驗的將領放在眼裡。
粟裕第一次見到樂少華時,是在歡迎他就任軍團政委的大會上。那天,粟裕剛從戰場滿腔熱情地趕回來,就是為了歡迎新政委。到會場後,見樂少華正在誇誇其談,便靠在門口靜靜地聽。軍團長尋淮洲見粟裕回來了,興沖沖地出來打招呼,詢問戰況,剛交談兒句,樂少華便在臺上拍桌子大罵:&ldo;媽那個屁,我在作報告,哪個還在講話?&rdo;一點起碼的尊人之道都不講。
還有一次,粟裕帶部隊阻擊問江西進犯的敵第四師李默魔部,消滅了一部分敵軍。粟裕從前沿跑回軍團指揮部請示是否繼續追擊,軍團長尋淮洲說:&ldo;好,好,好!&rdo;表示要繼續追擊。樂少華沒有作聲,粟裕認為他默許了,剛轉身要走,他突然跳了起來,大叫:&ldo;站住,媽那個屁,政治委員制度不要了?回來!回來!&rdo;粟裕被迫停止追擊。當晚,中革軍委來電批評不追擊一事,樂少華卻拒不承擔責任,而粟裕則除了挨中革軍委的批評之外,還被樂少華扣上&ldo;反政治委員制度&rdo;的帽子,並因此長時期地受到限制和監視。
想到此,粟裕的心情更加鬱悶。在決斷一切軍事和政治問題的軍團三人軍事委員會中,&ldo;左&rdo;傾錯誤政策執行者三分天下有其二:隨軍中央代表曾洪易妄自尊大,頤指氣使,伊然一副&ldo;欽差&rdo;相;政委樂少華冷酷暴躁,霸道專橫,濫用&ldo;政治委員最後決定權&rdo;瞎指揮是他的一貫作風。軍團最高決策層有此二人一唱一和,身為軍團長的尋淮洲自然顯得勢單力孤,束手束腳。在這種情況下,日後行軍作戰是進是退,是攻是守,意見如何統一?這些重大的、需要快速作出決斷的軍事決策問題,不僅直接關係到軍團的前途和命運,也是粟裕最為擔憂的。
粟裕素以理智和謀略著稱。事情的發展果不出其所料。
7月19日,紅七軍團出征不及半月,進抵白區永安。軍團最高決策層便在是否攻佔永安一事上發生了激烈的爭執。
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