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匠皇帝153(第2/3 頁)
鎮就開始按法度來施行民事治理,即便是里老調節鄰里糾紛,也不能再出現族規大於國法的情況。新地方新規矩,早早讓百姓知道那些是不被允許的,相信不會再出現“聞香教”蠱惑百姓的反亂。
不然想想去年山東、河南的損失,細細算起來總得是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銀子。還不知道夠給未收編到禮部的胥吏發多少年的俸祿呢。”
何熊祥一下子明白了天子的意圖。在座的人也聽懂了天子的打算。天子是想不聲不響地改變太/祖的官吏只到縣、不下鄉村的習慣。
一時間人人沉默起來。
鄉村約定俗成的依靠村老自治,如果打破了這習俗,會帶來什麼?
朱由校也不著急,由著他們慢慢想。新元省與大陸這邊隔離,作為試點是最適合的了。而且新元的原住民更是一張白紙,也由得朝廷教導、勾畫。
周嘉謨沉默了很久,然後站起來表態。
“老臣以為陛下的想法甚好。把那些胥吏都列入到朝廷的管轄下,所有的吏員都歸朝廷管理,才不會出現新科進士派下去做縣令,還要受積年、世襲滑吏矇騙、架空之事。
雖然初始的時候,朝廷會支出的總薪俸增加了,但是從此以後百姓就不必被任何人逼迫、也不必還要在賦稅之外掏出不明不白的銀米養這些人。
這些不明不白的銀米才是坑害百姓、還會害得民不聊生的。
張問道也跟著說:“老臣支援陛下的主張。把那些白身的編外衙役納入到朝廷的管理,也能夠減輕朝廷的正規官吏壞了事、闖了禍,就往這些“白役”身上推的惡習。”
黃克纘激動地拍著扶手說:“老臣認為朝廷上下都該依照大明律來行事。就拿新元來試試,如果可以的話,一定要改了族規大於律法的現狀。”
天子堅持,老尚書支援,左都御史也贊同,意味著此事的實施差不多就要成為定局了。
戶部尚書汪應蛟站起來問道:“陛下,那新元省增加的俸祿,將不是一筆小數目。還有新元省各級衙門的修建,都需要一筆支出。這是去年預算沒有考慮到的。”
涉及到銀子的出處,朱由校也犯難。
戶部左侍郎畢自嚴站起來建議道:“臣以為新元省的所有官吏,不會是下個月就一步派到位的,可以先挪用今年的緊急事項應急款。讓南思受先有所準備地使用。
在一季度的廣東、福建商稅解上來的時候,先填補了應急款的挪用額,再根據福建移民的情況,看以後該怎麼做。”
畢自嚴的建議立即獲得了透過。
最後,小朝會上透過了拔擢南居益為新元布政司的右"布政使"兼右都御史;同時擢孫承宗為副都御史兼兵部右侍郎,派遣孫承宗去新元做巡撫,協助仍兼職福建巡撫的南居益完成新元省的五年試點和移民計劃。
新元省需要大量的人手,不論是官還是吏員,訊息迅速傳遍了京師。吏部本來就因為京察的緣故熱鬧非凡,如今更是加上了三分。
對大明朝廷這個龐然大物來說,國子監裡有太多沒能撈到個官位的監生了。江南也有太多的秀才、童生,可以說是一輩子連中舉的希望都沒有,這些人都盼著謀個一官半吏的職位。不僅是骨子裡的當官願望,更是因為現在朝廷的官俸。
可是周嘉謨太知道天子的用人標準,吏部侍郎要是敢隨便什麼人都同意,那自己帶倆侍郎就等著與文選司的那幾個人一起被治罪吧。
沒用周嘉謨犯難,天子就給他出了主意。
實務考試。
將新元省需要的所有職位都列出來,想謀官吏職位的按著需要報考。各個職位的題目不同,完全從實際需要出發。一句話就是考上的人,經過三天基本的朝廷處事流程培訓後,去到新元省就能立即投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