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君臣對話(第1/3 頁)
清晨、陽光、花園。
花園裡花朵真鮮豔……
走在花園的石子路上,此時此刻君臣數人早已沒有什麼笑容,有的只是對宋朝未來無限的擔憂。
6歲的趙昺若是擱在後世,這個時候應該是揹著小書包,在父母的帶領下正走在上學的路上。
太陽當空照,
花兒對我笑。
小鳥說:“早,早,早。”
……
經過一夜的時間,趙昺已經漸漸地接受了穿越的事實。
內心也開始慢慢地轉變,從一門心思的跑路,轉化為思考著如何承擔自己的責任。為百姓而戰,為華夏而戰。
讓多災多難的泱泱華夏從此不再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無他,有病爾!
就像後世的自己,
明明自己生活的一地雞毛,卻看不得別人難過……
明明自己鬱郁不得志,卻依然深愛著這個古老的民族……
試問,又有幾人真正關心窮人的生活?
“外果友人”因為患心臟病可以免費治療,就因為她是外果人麼?
驅除韃虜的老朱曾說過:“元失於寬。”
是元廷對百姓寬待,愛民如子,而失去天下麼?
不是!
元廷統治者為了加強對漢人,主要是原南宋範圍內漢人的防範,在全國各地派兵駐防,監視百姓。
四戶人家才配擁有一把菜刀。
漢人特別是南人,嚴禁打造和私藏武器,什麼打獵、習武,統統禁止,凡是和武力沾上邊的不能碰。
(這裡的“南人”指的是南宋內的百姓。)
元廷一方面加印紙幣,造成通貨膨脹,另一方面加收百姓的賦稅。
元朝明文記載的額外稅就有三十二種,這還都是臨時加派的!
“包稅制”更是把百姓推向水深火熱之中。所謂的包稅制就是元廷把收稅的權力下放給色目人。也就是說元廷只管稅收總數,而不問收稅幾何,向誰收稅。
元廷的統治,基本上就只有一個原則,我只要銀子,只要奴隸,只要投下。哪怕是天下大亂也不能阻擋我的榮華富貴。
“投下”即采邑。
“貧極江南,富誇塞北”就是元朝最真實的寫照。
直到有一天,
莫道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
劉福通的一句話從而揭開了元末農民大起義的序幕。
一個私鹽販子的一聲吶喊,錘爆了百萬元軍。
昨夜睡夢中的趙昺夢見了驅除韃虜的重八,夢見了甲申國變的崇禎,然後就是闖王入京,緊接著三姓家奴開關門跪迎辮子爸爸。
圈地令、剃髮令、投充法、逃人法、禁關令從北至南,華夏進入最黑暗的歲月。
緊接著就是“揚州十日”、“嘉定三屠”、“ 江陰八十一日”……
“坐吧,都坐著說。”趙昺指了指亭中的椅子。
“謝陛下。”陸秀夫等人道。
真理永遠都在火炮的射程之內。如果沒有,那就是炮筒太短小了。
現在,趙昺最缺的就是時間,如果一切都按部就班地去做,恐怕只能跳海一條路了。
“陸丞相、張將軍,我雖年幼,但為大宋,為天下,為華夏。欲操練強軍,日後驅除韃虜掃平蒙元。只是我不懂軍略,卿家以為何謂強軍?”趙昺邊走邊問道。
張世傑連忙拱拱手道:“啟稟陛下,我大宋雖然只有一隅之地,然軍民尚有數十萬眾,錢糧尚且充足。只需剔除軍中老幼及貪生怕死之徒,再召集天下敢死之士,嚴加訓練,自然能蕩平一切。”
作為宋末三傑的張世傑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