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 四帝並立(第2/3 頁)
比沒有強太多吧。
政治,從來都是利益的交換。蒙元皇帝甘麻剌在犧牲了不少利益的情況下,終於盼來了五萬大軍來相助。
察合臺汗國出兵三萬五千人,遼東掌門人孛兒只斤·哈丹出兵一萬五千人。
“媽的!我堂堂大元帝國竟然淪落到需要向宗藩借兵的地步了。”御駕親征的甘麻剌血壓升高,怒火中燒。
“大汗皇帝陛下,您且寬心,這也是權宜之計,等伯顏那邊擋住南朝兵鋒之後,再徐徐圖之不遲。”心腹傅禿歸在一旁寬慰道。
“如今我大元國勢日衰,朕心力交瘁。”此刻的甘麻剌早已經沒有了剛剛登基稱帝時的那份灑脫。
傅禿歸說得好聽,如今阿難答可是兵分兩路,一路取山西,一路正在猛攻河北。
最新的戰報顯示,大同已經被安西王府的兵馬攻下,距離上都不過七百里路程。
阿難答本人更是親率大軍和甘麻剌率領的元朝中央軍對峙於大名府(河北邯鄲大名縣)城下。
雙方在這個重要的戰略要地交戰已有三月之久。
在這種情況下甘麻剌能開心起來可真是大白天遇見鬼了。
阿難答人多勢眾,但甘麻剌依託城池之堅,火器之利,雙方各有千秋,故而一時間誰也奈何不了誰?
河北平原地勢平坦,適合大規模騎兵作戰。早在宋太祖時期,宋朝便著力打造河北防線,諸如種樹,種的密密麻麻,僅容一騎通行。再者就是屯田,在水網密集的地方統統改成水田。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宋朝時期河北大地並不缺水。)
宋人不善野戰,但善於守城,再加上黃河天塹,契丹人還真拿宋朝沒有辦法。
人算不如天算,黃河竟然跑了,長腿了。
宋仁宗時期黃河決口,東流變北流,宋朝君臣坐不住了。回流(讓黃河繼續迴歸東流)逐漸成為主流。宋朝在耗費了無數人財物,結果黃河東流沒多久又跑北邊了。
河北大地至此一馬平川,再往後就是金兵南下,暢通無阻。
甘麻剌面臨類似的情況,這個時期的河北無險可守,一旦讓阿難答攻下大名府,大都基本上就沒有什麼機會了。
如果坐等叛軍打到保州(今河北保定)那一切都完了。
攻守雙方互不相讓,戰況愈加慘烈。
……
一個月之後,祥興十三年(1290年)八月初。
“興王來信了,諸位都看看吧。”
“嘶。”
趙與珞八百里加急送來的情報讓眾人吃驚不小。
半月之前,大名府被阿難答的大軍攻陷,元朝皇帝甘麻剌朝保州(今河北保定)方向退卻。
十日之前,阿難答匆忙之間於大名府自立稱帝。
“官家,韃子內部再次出現重大變故,真乃天助我也。”看完書信的文天祥,面色紅潤激動地說道。
“哈哈,官家,這幫不開化的野人,竟然同時出現兩個偽帝。”張世傑的老臉笑成麻花狀。
“韃子再次內亂,臣等恭喜官家,賀喜官家。”年輕一輩的蘇景瞻等人說話就比較注意形象了。
歷史上,元朝還真就同時出現了兩位皇帝,而且還不止一次,最有名的當屬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的幾乎同時稱帝。
另一次是1328年元泰定也孫鐵木兒(甘麻剌的長子)死後,其子阿速吉八(天順帝)在上都稱帝。由於泰定帝得位“不正”,故而元武宗海山的次子圖帖睦爾(元文宗)幾乎同時在大都稱帝。
元大都皇帝圖帖睦爾和元上都皇帝阿速吉八兩人互毆,最終的結局便是天順帝阿速吉八戰敗被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