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薩爾滸(第3/3 頁)
狠的摔倒在地上。後金軍見此齊齊一聲歡呼,舉著兵刃吶喊著便向大營內衝來。
“敵軍攻進來了,弟兄們跟我上!”一名明軍把總一揮手中大刀,大喝一聲直撲衝進來的敵軍。他的部下們見狀怒吼一聲,紛紛衝上前去。
明軍與後金軍很快廝殺成一團,兵器的撞擊、飛濺的鮮血、殘破的肢體、絕望的慘叫、高聲的喝罵、燃燒的營帳、哀嚎的傷兵、受驚的牲畜、遍地的屍體,一切的一切匯成了一副修羅地獄般的場景。
隨著後金軍開闢了多個突破口,越來越多的人馬湧進了明軍大營,明軍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大。
明軍中軍大營主將王浩見形勢嚴峻,明知從左右兩翼大營抽調兵力會削弱這兩營的防禦力量,但為了確保中軍大營囤積的糧草和輜重不失,只能硬著頭皮下達調兵命令。
左右兩翼大營執行主將王浩的命令很堅決,迅速抽調了大量的兵力支援中軍大營。但可惜的是明軍長期武備鬆弛,疏於訓練,貪汙腐敗嚴重,以致在實戰中產生惡劣後果。
例如有的火槍手分到的銃子竟然大小不一,要麼放不進槍裡去,要麼放進去打不響,一百支火槍能打響的不過二三十支;許多官軍除了胸背有戰甲保護,其他部位都沒有。因此後金弓箭手時常“於五步之內專射面肋,每發必斃”。
最重要的一點,現今遼東雖是農曆三月但依然寒冷,多數將士無皮靴、手套等有效禦寒裝備。拿著刀槍的雙手一會兒便凍得又疼又癢,持續戰鬥的能力極為糟糕。
反觀後金軍,重灌部隊配備頭盔、面具、護肩、護臂、護心鏡,還專門製造了保護肋部的“護腋”,防護極為嚴密。甚至一些戰馬也披上了重鎧。
他們內裡穿著厚實的皮袍,腳上穿的皮靴外面套著一層輕便保暖的氈套,裡面墊著防寒效果極好的靰鞡草,在裝備上已是完勝明軍。
明軍中軍大營雖然有援軍加入防禦,但總體的形勢依然嚴峻。後金軍攻勢如潮,一浪高過一浪。而明軍則苦苦支撐,調動一切可調動的力量加入防守。
後金軍正白和鑲白兩旗展開進攻半個時辰後,正藍和鑲藍兩旗在努爾哈赤的指揮下也發動了進攻。同樣由盾車做先導,弓箭手做掩護。兩旗士兵快速接近明軍左翼大營。
明軍左翼大營的兵力大部分被調往中軍大營,根本抵擋不住後金軍的攻勢。
後金軍多是漁獵之人出身,弓箭就是他們生存的工具,自小便勤加練習。射術不僅嫻熟,而且又快又準。搭箭、開弓、拋射的動作一氣呵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