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秦牧的考較(二)(第1/3 頁)
古琴,又稱瑤琴、玉琴、七絃琴,是大夏國傳統撥絃樂器,至今已有三千年的歷史。古琴音域寬廣,音色深沉,餘音悠遠。辛塵依稀記得,在爺爺留給自己的古籍之中有記載:伏羲作琴 ,又有神農作琴、黃帝造琴、唐堯造琴等傳說;舜定琴為五絃,文王增一弦,武王伐紂又增一弦為七絃, 可見大夏國古琴文化的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大夏國的傳統文化認為,天上有五星,地上有五行,世上的聲響有五音,傳說炎帝神農氏在沁源景鳳羊頭山下“黍定黃鐘”,發現了音樂,於是,炎帝神農氏便“削桐為琴、繩絲為弦”,創造了大夏國曆史上最初的琴。
古琴,自古在大夏國內文人之間便擁有著非凡的意義,所謂的文人四藝,便是指“琴棋書畫”,在古代,評判一個人是否出類拔萃,往往便會與這四項技藝關聯在一起。
隨著大夏國內數千年朝代的更迭,歲月的變遷,以及各種外來因素的影響,古琴的發展也出現了各種不同的型別,單從造型來區別,便有伏羲式、仲尼式、連珠式、落霞式、靈機式、蕉葉式、伶官式、神農式、響泉式、鳳勢式、師曠式、亞額式、鍾離式、劍式等幾十上百種或知名、或不知名的款式。
如果根據古琴的琴面、琴絃、琴頭、琴徽等各個主要部件的用料材質來區分古琴的款式,那麼古琴的制式名稱則就更加不勝列舉了,更何況自古以來大夏國內的文人墨客均喜好另闢蹊徑,以圖一鳴驚人,有人根據古琴的其他配件、墜飾,給古琴命名的也不在少數,總之概括為一句話,那便是:大夏國的古琴文化淵博如浩淼星空,不可知其盡也。
辛塵仔細打量著秦牧手中所指的這一張殘缺的古琴,只見這張古琴的造型古樸,音箱較小,整體為一種不知名的實木製作而成,古琴的面板無徽位,表面殘留墨色漆灰,灰胎為純鹿角灰,琴面上留存的兩根弦絲依然細膩光滑,只是質地不明,如果單純從造型制式上來判斷,此琴乃是大夏國漢代時期流傳下來的無上瑰寶,距今至少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
“秦叔叔,如果晚輩沒有看錯的話,此琴應該產自漢代中期,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稀世珍品,說它是天下難得的至寶也不為過,只不過這琴體的材質與弦絲的用料,還請秦叔叔恕晚輩眼拙,沒能夠看出來,實在慚愧。”
“哈哈哈哈,好!嗯!像你這般小小年紀的年輕人,竟然能有這樣一番獨到的眼力,已然十分了得,難能可貴啊!此琴確實如你所言,正是產自漢代中晚期,至於其琴體的材質與弦絲的用料,我也不甚清楚,自從得到此琴,我便捨不得再將其損傷分毫,所以就沒有想著將其送到專業的檢測機構去檢測,而且,既然已經知曉此琴的出處來歷,其他的似乎也已然不重要了,只不過你的見識確實讓我刮目相看,後生可畏!後生可畏啊!”
“秦叔叔過獎了,這些都是秦老爺子教導得好,都是秦老爺子的功勞,在他老人家手底下工作的這一年多的時間裡,秦老爺子教了晚輩很多,讓晚輩受益匪淺。”
“哈哈哈,你小子!就別給老爺子的臉上貼金了,是不是你自己的真本事,難道我還看不出來嗎?想當初我得到這張古琴的時候,老爺子也是來看過的,只不過他當時並沒有在第一時間看出此琴的來歷,包括我自己在內的大夏國許多頂尖的考古專業的專家學者,也都沒有在第一時間看出來,所以,你就不要過分謙虛了!呵呵!”
秦牧的一番話倒是說得辛塵自己有些不好意思了,事實也確實如秦牧所言,辛塵說這番話的本意的確是有拍馬屁的嫌疑,只不過這拍馬屁的物件換成了秦鶴年而已,辛塵想著:
“我拍你老子的馬屁,就相當於是在變相拍你的馬屁了,我就不信你不受用!”
其實,辛塵的這一番馬屁算是拍對了,對於秦牧而言,秦鶴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