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第4/4 頁)
浦賀近海,海岸上的日本兵被嚇呆了。這些龐然巨物的黑色兵艦,高聳的煙筒上濃煙滾滾,炮口大得驚人,日本兵緊張萬分,飛跑著去向上級報告。在威猛強大的艦隊威逼之下,日本的國門於是也被開啟了,各路洋人紛紛湧入。當然,日本國內也有排斥洋人的思想,當時的攘夷派就是代表,但攘夷派被洋毛子打得招架不住,最後也只得乖乖的放棄了攘夷。
按說日本的國門也是被軍艦震開的,洋人也曾在日本耀武揚威、殺人放火,那段歷史對日本來說,應該也算屈辱,那個用軍艦逼開日本國門的佩裡應該算是個侵略者,該仇視他痛罵他才對,可是日本人的心理和我們不大一樣。李兆忠在《曖昧的日本人》中寫道:
在我們看來,當年佩裡仗著軍事實力,對日本進行威脅,強迫日本開國,是地地道道的殖*義行為。然而日本人卻不這麼看,而是認為:日本民族之所以有後來的強大,同1853年此公的造訪有很大關係;更有甚者,有人還認為,佩裡是促使日本開放改革、走上富國強兵之路的恩人。日本近代思想家福澤諭吉就曾這樣寫道:“嘉永年間美國人跨海而來,彷彿在我國人民的心頭上燃起一把烈火,這把烈火一經燃燒起來便永不熄滅。”
李兆忠說,日本每年還搞“黑船祭”,表演歌舞紀念佩裡叩關,在歌舞中,佩裡等入侵者被打扮成英雄,又威武又瀟灑,而日本人則被處理成小丑的樣子,看見了美國的艦隊,嚇得驚慌失措,亂躲亂藏,十分滑稽可笑。
如何面對屈辱,的確是個大問題。曾經有一句耳熟能詳的話:“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日本人載歌載舞紀念佩裡叩關,顯然是沒有忘記那段歷史,不同的是,他們對那對段歷史的解釋似乎和我們截然不同。
五.振奮民族精神,重新崛起
與“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截然相反的還有一句話,是另一位偉人說的:“一張白紙,沒有負擔,好寫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畫最新最美的畫圖。”我不敢胡亂解釋偉人的話,但是偉人說的“負擔”這個詞顯然很有深意。
扯遠了,還是說光緒吧。光緒維新變法的起因與日本有關。中日的甲午之戰,中國戰敗,這次戰敗導致了百日維新,而這次戰敗也成了中國人心中永遠抹之不去的恥辱,國人一向是十分藐視日本的,這不光是因為日本小於中國,還因為它在過去一直是中國的學生。日本在邪馬臺國的卑彌呼女王時代,就派遣使節朝貢中國,向中國學習,之後的遣晉使、遣隋使、遣唐使絡繹不絕,中國的文字、典章、建築等等他們大學特學,可是在近代日本轉拜了西方為師,將昔日的中國老師打得一敗塗地。這太丟臉了、太難堪了,身為曾經的老師,怎能嚥下這口惡氣。
光緒在悲痛氣憤之下,要變法圖強,這個想法合情合理。但話說回來,甲午之戰的失敗,並不是大清的國勢弱於日本,也不是大清的武器裝備和日本相差太遠,而是我們的民族精神枯萎了,是大清從上到下爛透了,就像一頭病歪歪的大象,雖然身軀仍然巨大,卻架不住一隻牛犢的猛力一撲。
中華民族的精神在最昂揚最健康時候,也和日本打過仗,這便是白江村海戰,也是因為日本侵略朝鮮而引起的戰爭,這一年,唐朝的高宗皇帝在位,與光緒年間巧合的是,此時的高宗也只是名義上的皇帝,實際事務都由武則天打理,武則天——慈禧,兩個前後輝映的女強人,在實際掌權時候,都和日本開過仗,不過結果卻是大大不同。
白江村海戰,大唐的水軍兵員是7000人,戰船是170艘。日本的兵員是一萬多人,戰船一千多艘,明顯的,唐軍人少、船少,雖然唐軍的戰船大,但大船自然沒有小船靈活,可是開戰之後,唐軍四戰四捷,將日軍戰船燒燬了四百餘�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