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古代華夏糧食夠吃嗎?(上)(第2/2 頁)
就將萬朝觀眾們全都給問沉默了。
上到皇帝,下到小民。
其實對於這個問題,都有一個差不太多的答案。
如果是和平年代,沒有天災人禍,那或許夠。
可一旦出現一點問題,不論是天災人禍,亦或是兵荒馬亂。
都會讓脆弱的小農經濟,徹底崩塌。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屈原看著天幕上的這一問,也是禁不住的嘆息一聲。
“倘若是風調雨順之年倒也還好,可若是遇上些災荒,易子而食,在史書上並不罕見。”許多心懷天下的古人對這簡單的一問,想到了許多他們從史書中或是現實中看到的慘狀。
【關於糧食的問題,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給出的一個糧食佔有量的標準線】
【那就是人均佔有量要達到每年400公斤,才算是達到了安全線以上的水平】
大唐,李世民看到這個資料,微微點頭。
“實際上一人每年也就消耗四五百斤的糧食,若是需要行軍打仗,或者重體力勞動,則會再多一些,但一個人消耗不了天上所說的四百公斤糧食。”
“多出來的部分,應該是分配、運輸、損耗等等需要算在內……”
李世民想著,這種問題雖然他此前沒有考慮過,但是心中倒也有一個差不多類似的概念,十分的好理解。
“這個聯合國是個什麼東西?”
突然又發現了知識點的李世民微微皺眉。
“不過這個所謂的安全標準線說的倒是有些道理。”
【那麼華夏人是什麼時候達到了這個水平呢?】
【大多數人肯定認為是在1978年改開之後,但是北京農業大學的王宏廣教授,曾經給出過這樣一個資料】
【其實華夏人在東周的戰國後期,人均佔有量就已經超過了400公斤,達到了457公斤。】
【到了唐朝,也就是開元時期,人口一度達到了6000萬,人均糧食佔有量竟然達到了628公斤】
【之後開始就不斷下降】
“這個什麼安全線……倒也差不多吧。”
嬴政想了想,考慮到種種原因,人均糧食產量肯定不可能完全平均分配的。
“唐朝?開元?”
發現了華點的李世民不禁有些欣喜。
看著天幕上哪漢朝人均不足500公斤,宋明人均不到600公斤,清朝那個什麼乾隆四十九年,更是人均不到400公斤的數字。
不禁開始對他們大唐的開元年間的事感到好奇起來。
“這個開元時期,也不知道是我大唐的哪一位皇帝啊?”
“人均糧食產量竟然超出了其他朝代這麼多?”
【但是宋代明代起碼也有500多,直到乾隆時期,突然斷崖式的下跌。】
【兩千年來第一次低於四百公斤。】
乾隆:“……”
“好嘛,天幕你是故意的吧?就提了兩次朕,一次是說朕那首詩,一次就要說朕在位年間人均糧食產量低?”
“你跟朕有仇嗎?!”
乾隆有些蚌埠住了,他看到天幕上,乾隆十八年的時候,人均糧食產量還有575公斤呢,乾隆四十九年的時候,就只剩下可憐的382公斤了。
低於了後世的那個什麼聯合國所說的人均糧食安全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