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部分(第1/4 頁)
北美與大英帝國的矛盾越發激烈起來,然而此時還未真正敢於對抗英國政府,只能將邪火撒在倒黴的北美印第安人身上。
女皇十一年歐洲、美洲紛爭不斷,而安靜的聖彼得堡則不斷的往各地發出秘密函件,一切都按部就班的進行著,平靜的表面下波濤暗湧。
如履薄冰 第三十八章 徵稅鬧出的糾紛
收費章節(16點)
第三十八章 徵稅鬧出的糾紛
雖然在對清帝國的戰爭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補償,但是區區幾百兩銀子對於財政負擔日益嚴重的大英帝國而言還是不夠的。
女皇十一年四月,輝格黨人傑出演講者哈羅德*菲比議員站在議會席位上,大肆談論國民與國民義務,提出帝國為海外殖民地的民眾安全和社會穩定付出了更多的遠端軍事費用和高成本的海外駐軍,理應向他們收取高於本土國民的稅金。
他的演說贏得了議會內部大多數人的贊同,最終在下議會諸多年輕的激進分子的提議下,英國議會透過了《印花稅法案》。該法案經由議會投票批准,要求大英帝國轄內的殖民地的報紙、年曆、小冊子、證書、商業單據、債券、廣告甚至包括法律檔案和結婚證書都必須貼上價值半個銀幣的印花稅票,否則發行人將被不設陪審團的海事法庭審判。
這一法令普一公佈就引起了北美十三個殖民地譁然,目前北美的報刊價格不過是一個銀幣,如今若是加上印花稅則報紙的價格就等於要上漲百分之五十。年曆小冊子還好,商業單據和債券廣告那可是愁死人了,這等於是在每一項交易中額外增加了半個銀幣的稅費。法律檔案和結婚證書則是將這項稅法推進了千家萬戶,據聖彼得堡最先進的統計部門的資料顯示,若是稅法得以施行,大英帝國每年預計可以獲得新稅款起碼五百萬金幣。
北美的民眾對於《印花稅法案》自然是怨聲載道的,他們提出大英帝國的上下議院中沒有一個殖民地的議員代表,因此他們不具備透過對殖民地加稅法案的權利。
“無代表不納稅”成為了當地居民的口號,紐約、費城和波士頓等地的商人們組建聯盟,拒絕銷售英國的貨物,以抵制《印花稅法案》,一些激進分子走上街頭遊行示威,他們公然搗毀了大英帝國特派的稅務局,放火焚燒成堆的稅票,並逼迫稅務官辭職。
不少在稅務局工作的稅官們由於害怕報復甚至是兇殺都辭職了事,一時間北美的徵稅系統都幾乎癱瘓了。
五月一日,原本是《印花稅法案》生效日,可當這天到來時,殖民地壓根找不出一張價值半個銀幣的印花稅票,《印花稅法案》在人們的強烈反對下徹底流產,報紙照樣光禿禿的發行,商人的交易也沒有額外增加那半個銀幣。
五月十日,十三個殖民地地方議會派出了三十名議員集會紐約,第一次聯合召開議會討論徵稅法案,最終大會透過了《權利和公平宣言》表示北美的居民理當與英國本土國民享受同樣的權利和自由,未經殖民地議會透過的法案均屬無效。
北美民眾以強烈手段和抵制英國貿易的方式令《印花稅法案》失了效,很快英國議會宣佈廢除《印花稅法案》,問詢的北美欣喜若狂,人們紛紛走出家門,露天燒烤暢飲以示慶祝,這是北美首次反對母國的政策獲得成功,他們突然發現大洋彼岸的母國實際上也並不是想象的那樣無法動搖的。
然而想收錢的政府永遠是不缺藉口的,很快大英帝國的議會又拿出了另一套方案:《唐森德稅法》。該稅法是由財政大臣查爾斯*唐森德建議的,也不知道這位仁兄是腦袋缺了根弦還是急於揚名立萬,竟然將自己的姓氏和徵稅法案組合在了一起,也不怪後續遭人謾罵。
《唐森德法案》規定:英國的土地稅由20下降到15,而為此殖民地必須填補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