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4/5 頁)
多特權,士農工商——讀書人的身份始終尊貴一些。
過了幾年的太平日子李晉原的原配範氏死了,有人勸李晉原續娶也被一一回絕了,身邊只留著幾名姬妾,而兒子就由他自己來撫育,幸而李文曄也有十六歲了。而此時的康熙帝已經在去年奪回大權開始真正意義上的親政,李晉原欣慰的聽著兒子說“今上乃有道明君,吾等當以身報國哉。”
這一日李晉原將李文曄喚至書房,他說:“文曄,你也有十八了,為父曾對你說過在科考一途你天資不足,如今有何打算?”
李文曄不服氣的反駁道:“可是阿瑪,我不是已經中舉了嗎?只要再努力兩年我就能高中進士。”
“是嗎?你的學問是為父一手教導,你問問自己那次鄉試的題目為父是否讓你讀過類似的?就這樣你還只是舉人中的第二十九名。”說到此處李晉原已經很無奈了。
“阿瑪,鄉試並不代表會試不是?”李文曄強詞狡辯道,他還問了一句:“阿瑪,你出的題目怎麼和此次如此相似,難道阿瑪……?”
“你這行徑也不知是學何人?翰林院的那些人一部分與我有同年之誼,另幾位交情尚可,他們做文章出題的習慣我大至瞭解一些。”李晉原意興闌珊的提起。
見觸到自己阿瑪的傷心事了,李文曄也是乖乖閉嘴,見他如此小心李晉原倒是笑而說道:“不讓你考一次你總是不死心,而且你年歲尚小還有很多機會,只是,文曄……明年春闈你就進京赴考,若能得中也是你的造化,如果不幸落榜就趕緊來信回報一聲,阿瑪給你另想法子。”
“阿瑪?”李文曄吃驚的看著他的阿瑪。
“你腦袋裡盡瞎想些什麼?不中的話為父好早作準備為你捐頂烏紗。”李晉原笑著拍拍有些傻愣的李文曄的後腦勺。
李文曄訕訕的說:“捐官啊?”
“你一次若是不中以後也難了,也別看不起捐官……有多少能臣是正經的科舉出生?如今三藩禍大,怕是……趁此機會捐個一官半職,往後進遷就要靠你自個兒的本事了,為父也是知道你欲報效朝廷才出此下策,否則為父倒是樂見你一生都耗在考場上,省的禍害百姓。”李晉原將雙手攏在袖子裡眯著眼睛看窗外已有枯敗之相的菊花。
“兒子謝阿瑪提點。”說完便是深深的一揖。
背對著李文曄的李晉原似乎看到了一般,不在意的揮揮手讓他出去,就在李文曄退出書房想要關上房門的瞬間,屋內傳來淡淡的一句“想要一試春闈這兩日就出發吧,進京的路上小心著些,考完了也別急著回來。”
“是,阿瑪。”李文曄在門外悄悄的離開,而此時李晉原轉過身在書案上提起筆寫了一封信,嘴上說的再無情可還是會為了他再度與同年聯絡。
李文曄進京後幾日李晉原突然想起兒子的婚事——李文曄至今尚未成親……他又想起已逝的妻子在前幾年說給兒子定了一門親事,只是兒子一守喪就給耽誤了,想來那丫頭也有十七了吧?差點誤了人家姑娘,李晉原思及此處趕緊帶上禮物去盛京商量婚期,留下得力管家江二年處理府上諸事。
馬佳氏已經敗落的差不多了,李晉原也就省卻了一些麻煩的東西,依程式留下聘禮敲定婚期後帶著女方的庚帖回揚州了。揚州依舊是一片富庶、繁華,李晉原看著賬本眯著眼睛揹著莊子的《逍遙遊》,想著兒子終於要成家立室,自己也可以對亡妻有個交代了。
幾個月後的春闈放榜果然不出李晉原所料,李文曄落榜了,收到兒子的信件後李晉原趕緊修書一封託老友幫忙周旋,而他此時讓李文曄趕緊回來準備‘小登科’事宜。
等李文曄娶了媳婦兒後吏部的任命下達了——壽寧知縣,李晉原藉口人老了難離故土要呆在揚州守著田地和宅子,李文曄翻著白眼告辭了這個‘高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