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頁(第1/2 頁)
「幹,還在眠夢。」大剖師怒喊。
學徒被師傅罵,呆立在原地。這意謂他答錯了,重新尋思問題所在,但是他想不到。
站在大剖師背後的古阿霞,不禁笑出來。有半個月,她在摩裡沙卡的製材廠待過,監督製材以符合蓋學校所需的尺寸。那兒最資深、俗稱「搖尺仔」的老師傅對她很好,拿著木尺,告訴她每道流程與問題所在。這時候的古阿霞判斷,臺車附近的木屑仍散發檜木香,顯示上個大剖的原木是檜木。檜木較軟,會用較快的馬達轉速開剖。之後換上較硬的臺灣櫸,理應調慢,要是材商在旁邊要求加快工作速度,而造成臺車進材入切的速度過快,會造成「走路」。古阿霞打暗示給學徒,要放慢馬達轉速。學徒馬上去照做。
「困飽了,繼續。」大剖師上工,把身後的古阿霞趕走。他明白這是古阿霞的幫忙,卻不想知道她為何有這種能耐,只盼不要有人再幹擾。
這一切,看在廠區屋簷下休息的老太爺眼裡,他從藤椅站起來,走過去打招呼:「平安,聖歌隊的女孩,找誰嗎?」
古阿霞回頭看,是拄柺杖的老人。老太爺約七八十歲,稀疏的頭髮仍梳得整齊上油,穿棉質薄襯衫、西裝褲,一種拘謹服裝。古阿霞不懂老太爺為何知道她是教會聖歌隊。老太爺解釋,他們是同個教會,他每次做禮拜坐在後頭,古阿霞才沒注意到。
「謝謝你提供我們宿舍洗澡的燒柴。」古阿霞說。
「別客氣,」老太爺說,「就為這事來的?」
「我來買木頭,」古阿霞帶著歉意,「我不是材商,不是一次買二三十才1 的那種,我只要一小塊。」
老太爺笑起來,笑意是有目的。製材廠通常位在大都市外圍,需要大廠區貯藏原木與切材,再供貨給城內下單的材商。製材廠很少賣零星。古阿霞懂得那種笑不是訕笑,是掩蓋老太爺的內心如何尋思回答。
提著水桶抓魚的小孩跑過來,抓著烏龜,對老太爺說:「它回來了。」那是隻柴棺龜,常棲息在低海拔水塘與河流。
老太爺抓著烏龜後背,翻過來仔細瞧,他告訴古阿霞,幾個月前這隻烏龜爬到馬路外旅行,沒想到又回來。
「這些木頭都沒了生命,不過仍是一座小森林,烏龜還是喜歡待在這。」古阿霞說,「我想,你這裡一定有穿山甲,可以吃木頭裡的白蟻。」
「那是五年前的事了,它藏在原木,從山上運到這裡。」
「不過,你們不喜歡虎頭蜂躲在原木的樹洞,應該會在這根木頭的另一側裝上紗網。」古阿霞敲敲一棵原木。
「我們會在陰乾的原木裝紗網防虎頭蜂,」老太爺忽而說,「不過這棵原木的另一側靠牆非常近,你怎麼看出來那頭有幹空?」
這沒有考倒古阿霞。她回答,一棵樹從砍倒的那刻已有軌跡可循。首先,原木調查人員會測量好該砍的樹,做記號。其次,砍倒的樹運下山,會經林務局與檢尺員的層層審核,在原木刳刻特殊記號,並用鐵錘列印。那些看似黑熊爪痕的刳痕,事實上代表樹木身份。
「所以,你看得出原木身份?」
古阿霞點頭,說這是紅檜,由鐵錘在樹幹切面烙了「檜」字。樹上刳刻的符號顯示:樹長5米,直徑153公分,屬二等材;來自大雪山,因為敲下「雪放」的鐵章,還印了表示一端有藕朽的「」符號,記錄洞寬22公分。
有了以上的訊息,古阿霞合理推論說:「我想這樣的洞很適合虎頭蜂住,你們才會裝紗網,防蜂,又通風。」
老太爺大感吃驚,眼前女孩竟然嫻熟一切,問:「你從哪來的?」
「摩裡沙卡的菊港山莊。」
「歹飲(難喝)咖啡,還有蘋果醬。」老太爺點點頭說,「令人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