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頁(第2/2 頁)
一。
賦詩中還包括了對詩人最慷慨大方的讚美詞語,說他是「整個時代的良知」,「我們舞臺中的奇蹟」,是「宛如耀眼星辰的詩人」。那些相信此人就是真正作者的人們,當然欣然接受這些華麗的詞句,並以此認定,本·瓊森是在回應當時流行的對那位「吟唱詩人」的一種態度。
本·瓊森還寫道:
「您是一座豐碑,卻沒有墳冢,
只要您的書籍存留在世間,那您就仍然活著。」
聽上去很像謎嗎?如果你是知道密碼故事的人,尤其你還知道在斯特拉特福鎮的聖三一教堂已經立起一座紀念碑,那這話就不是謎了。威廉·莎士比爾並不是個沒有墳冢的人,倒是弗朗西斯·培根沒有墳冢。
人們不禁要問,為什麼莎士比亞研究學者們那麼容易相信頭頁上所印出的一切呢?就好像他們根本不曉得伊莉莎白時代印刷業狀況似的。同樣看上去也很令人感到奇怪的,是那些人在這個問題上的短視:「莎士比亞」的很多劇作都是先以軼名形式出版,後來才新增一個名字上去的。
《第一對開本》最有趣的特徵之一是扉頁上附加的一幅畫像,一幅莎士比亞的畫像,由英國版畫家馬丁·德羅肖特所畫。現在大家都認為,全世界只有兩個莎士比亞像最接近本人的模樣。一個是樹立在聖三一教堂裡的「無名」紀念雕塑半身像。另一個就是這幅馬丁·德羅肖特創作的「無名」版畫。這位莎士比爾先生在家鄉斯特拉特福鎮去世時,馬丁·德羅肖特年僅15歲,沒有任何證據表明他們兩個見過面。那為什麼在「致讀者的話」中,卻聲稱德羅肖特畫得維妙維肖呢?自己畫筆下的這個人,他連見都沒有見過呀!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