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奪冀州袁尚爭鋒 決漳河許攸獻計(第2/5 頁)
手來攻,冀州將會陷入危險之中。”於是,尚讓審配和重要將領蘇由堅守冀州,自己親自領兵前往黎陽救援譚。請教各位將士,軍中有誰願意擔任先鋒,率領三萬勇士,為我軍開拓前路呢?大將呂曠和呂翔二人皆表示願意前往。經過點兵,尚選出他們作為先鋒,率軍先到達黎陽。聽說尚親自率軍前來,我感到非常高興,於是取消了投降曹軍的議案。我留守城中駐紮軍隊,而尚則在城外駐紮,形成夾擊之勢。
不過一天,袁熙和高幹分別帶領軍隊到達城外,分成三處駐紮,每天都與曹軍對峙。尚屢次戰敗,曹軍則屢次獲勝。直到建安八年春二月,曹軍分成多路進攻,袁譚、袁熙、袁尚和高幹都遭到了重大失敗,只能放棄黎陽逃走。曹操率軍追至冀州,譚和尚則進入城中堅守,熙與於離城相距三十里紮營,虛張聲勢。曹軍連日攻打不下。郭嘉建議道:“袁氏家族廢長立幼,兄弟之間權力鬥爭激烈,各自結黨,緊急時相互救援,緩慢時相互爭鬥;不如舉兵南向荊州,征討劉表,等待袁氏兄弟之間產生變故;變故發生後再出擊,可以一舉而定。”曹操頗為贊同這個建議,任命賈詡擔任黎陽太守,曹洪率軍駐守官渡。曹操則帶領大軍向荊州進發。
袁譚和袁尚得知曹軍撤退的訊息後,歡慶雀躍。袁熙和高幹各自辭別。袁譚與郭圖、辛評議道:“我作為長子,卻未能繼承父業;而尚作為繼母所生的次子,卻得到了大爵位,心裡實在不甘啊。”題圖顯示: “君主可以調動部隊進攻城外,但只請顯甫和審配喝酒,然後暗殺他們,大事就解決了。”譚接受了這個計劃。正在這時,王修從青州過來,譚告訴了他這個計劃。修說:“兄弟就像左右手一樣。現在與別人鬥爭,砍掉他的右手,還說我一定勝利,這怎麼可能呢?如果我們放棄兄弟不親近,那天下又有誰會親近我們呢?那些讒言離間我們兄弟的人,為了一時的利益,我們應該塞住耳朵不聽。”譚很生氣,喝退了王修,讓人去請袁尚。尚與審配商議。配說:“這一定是郭圖的計劃。君主如果前往,一定會受到奸計的困擾;與其這樣,不如趁勢攻打他們。”袁尚聽從了建議,立即帶領五萬人馬離開城池。袁譚見到袁尚率軍而來,知道事情洩露了,便立即準備上馬,與尚交戰。尚見到譚大聲辱罵。譚也罵道:“你毒死了父親,篡奪了爵位,現在又來殺兄弟嗎!”兩人親自交戰,袁譚大敗。袁尚親自冒著箭石火燒,奮勇衝突殺敵。
譚率領潰敗的軍隊逃到平原,尚則重新集結軍隊回去。袁譚與郭圖再次商議出兵,派岑璧為將領,率軍前來。尚則親自率領軍隊出冀州。兩軍對峙,旗幟鼓聲相互呼應。岑璧走出來對陣;尚想親自上陣,大將呂曠,則拍馬舞刀,迎戰岑璧。兩位將領戰鬥多次交鋒,曠斬下岑璧的馬下。袁譚的軍隊再次失敗,再次逃往平原。審配勸說尚繼續出兵,追擊至平原。能言之士辛毗奉袁譚之命來見曹操,向操詳細介紹了譚的求援之意並遞交了書信。操閱畢書信後,留下辛毗在營中並召集文武官員進行討論。程昱表示不可輕信譚之降敵的動機,呂虔和滿寵也認為既然丞相已經前來助戰,不應再捨棄與劉表的聯盟。而荀攸卻表示不同意三位官員的看法。在慧眼看來,劉表坐擁江、漢之間,不敢外出行動,可見他並沒有統一四方的野心。袁氏控制著四個州的領土,擁有數十萬精銳士兵。如果兩兄弟能夠和睦共事,繼續保衛自己的勢力,未來的局勢是難以預料的。然而,現在正是他們相互攻擊、陷入絕境,而我們可以趁機斬除袁尚,觀察局勢的變化,然後再消滅袁譚,天下就能夠穩定下來。這個機會不能錯過。”操非常高興,邀請辛毗共飲,對他說:“袁譚投降,確實可信嗎?袁尚的軍隊,確實能夠必勝嗎?”毗回答說:“明公,無需詢問真假,只需考慮局勢是否可行。袁氏連年戰敗,內外交困,謀士被殺;兄弟之間發生嫌隙,國家分裂為兩個部分;再加上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