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第4/4 頁)
會笑著罵上幾句――
“媽的,你這狗生的,今天發大財了,關了這麼多魚!”
“你這個賊,頭毛一個,剛才我真想一撐杆打死你!”
……
2003年8月25日於樂成
釣梭粗
芙蓉人釣魚,特別是釣梭粗魚,其動作,可以說是全世界最奇特、最瀟灑的。釣魚人不是坐在河岸上,而是站在海水中,他們隨著潮水的漲落或進或退,而他們投進水中的釣線,沒有浮標,只是憑手的感覺判斷魚有沒有咬鉤;他們一旦將魚拉出水面,就有力地揮動手臂,將釣竿、釣線和魚平拉成一條線,放空中密密地打圈,使之發出“吱吱吱吱”、“呼呼呼呼”的聲響。如果釣魚的人很多,大家就自覺地依著水流的走向,彼此拉開間距,排成一個長隊。這種“兵團作戰”的場面,往往令過路看客止步不前,吶喊不止,其結果,使得空中“吱吱吱吱”、“呼呼呼呼”的聲響越發稠密,越發悅耳,並平添了幾分驕傲和豪放。
芙蓉人把釣上的魚放空中呼呼打圈,許多外地人不以為然,以為這是在搞“花頭”。其實不然,魚被打了圈,就暈了頭,僵了身子,卸鉤時就不會發生“跳逃”等意外。當然,“打圈”要把握度,不能用力過猛,也不能光為了追求瀟灑而打得沒完沒了,否則,魚的嘴經不起釣鉤的撕拉,一旦破裂,魚就會脫鉤而飛。芙蓉人對這一點似乎把握得都比較好。少時,我愛虛榮,有時發現岸上有路人駐足觀望,就抑制不住興奮,把拉出水面的魚放空中不停地打圈,結果,不時將到手的魚給“打”飛了。
梭粗魚,芙蓉人愛稱它為梭粗,它是淺海里常見的一種魚,體形瘦長,手指一般大小,逃跑時飛快,像梭子運動時一樣,一竄一竄接一竄,並每“竄”一次,都攪起一團泥霧。這種魚談不上名貴,身價遠不如跳魚,但數量奇多,特別是暑天,在溪海相連的水域,你涉足其間,到處可見它們一竄一竄而攪起的團團泥霧。應該說,梭粗是一種會動腦子的魚,很聰明,很難捉住它。但梭粗有個致命的弱點,就是貪吃,因此,它們命中註定,早晚會被垂釣者拉出水面,並被垂釣者當作炫耀武功的戰利品而蒙受“打圈”的痛苦和恥辱。
梭粗愛吃新鮮蝦仁,垂釣者就投其所好,投釣前總是先捉了些許蝦子,然後現殺現釣;有時蝦子斷貨,接濟不上,垂釣者便索性用釣鉤撕開其同類的皮,然後掐下白花花的肉,來個以假亂真。也許梭粗跟青蛙一樣,是盲眼,它們對靜止的東西往往視而不見,因此,投釣時,垂釣者總是頻頻地牽動釣線,讓釣餌在水中不斷地跳躍。因了這“牽動”,因了這“跳躍”,芙蓉人釣魚的姿式便顯得與眾不同,別具一格——他們總是用手掂動釣竿,並將釣線從水的這一頭慢慢地移往水的那一頭,又從水的那一頭慢慢地移往水的這一頭,同時輕輕地挪動腳下位置,或前進,或後退。也恰恰是因了這“牽動”,因了這“跳躍”,芙蓉人使用的釣竿也十分奇特。他們愛用白箬竹或用海水浸泡過的慈竹作釣竿(這兩種竹子,梢子尖細而彈性好、韌性強),用大號絃線或較粗的尼龍絲作釣線,釣線上雖說沒有浮標,卻在離釣鉤8公分的地方,穿上一個錐形的三錢來重的錫墜,這個錫墜有三大妙用,一能探明水的深淺和水中的不明物,二能充當假誘餌,吸引更多的既定目標,三能增加拉力,容易將上鉤的魚有力地拉出水面。
芙蓉街上的年輕人,差不多個個是釣梭粗的裡手,而我更是其中的高手。特別是在潮水上漲的時分,我站在潮頭處投釣,往往會成功地誘來一個個梭粗群,而每當一個梭粗群洶湧而至時,我總是鎮�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