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頁(第1/2 頁)
一場勝敗參半的戰爭(4)
&ldo;斬首&rdo;行動一次次撲空,美軍事後有分析、有解釋:對&ldo;時間敏感目標&rdo;的打擊效果受影響,主要是&ldo;從感測器到射手&rdo;的時間間隔仍然太長。
原因之一,說是戰場資訊量實在太大了,像山洪暴發似的洶湧而來,儘管指揮所旁邊的資訊中心內有一支龐大的科技人員隊伍,在晝夜不停地透過電腦處理這些資訊,以最快速度將&ldo;時間敏感目標&rdo;這類重要資訊分揀、核實、上報、批准,又以最快速度傳向精確制導武器系統,卻至少已相隔了幾分鐘甚至幾小時,這個時間間隔還是太長了。看來,下一步還得搞更多更敏感的感測器、更高速的計算機、更強大的網路、更寬的頻帶,以進一步縮短從發現目標到發射飛彈的時間間隔。美國錢多,搞吧。
原因之二,說是目前美軍的大部分精確制導炸彈還只能打固定目標,而且大部分精確打擊都是提前周密計劃好的,下一步要研究打活動目標。據英軍伊戰總結透露,自1991年海灣戰爭以來,美英&ldo;已在伊拉克進行了十年情報工作&rdo;,摸清了伊軍的主要弱點和伊拉克境內各類重要目標的坐標位置,&ldo;因此在戰爭初期就能實施精確打擊&rdo;。美軍這種按計劃進行的精10 150 確打擊,都是提前將轟炸目標的坐標點輸入到精確制導炸彈的晶片裡,發射後用gps制導它瞄準目標的坐標點打過去,精度很高。可是,遇到薩達姆這樣的&ldo;活&rdo;目標,問題就來了。
指揮所剛接到情報說,薩達姆正在某座房子裡,一枚精確制導炸彈剛發射,薩達姆卻離開了。這枚精確制導炸彈死死盯住那座房子的坐標點打下去,準是準,卻成了馬後炮。為瞭解決這個問題,據說下一步要給精確制導炸彈安裝資料鏈,使它能接收資訊流。這樣,再遇到像薩達姆這樣的&ldo;活&rdo;目標就好辦了,飛彈可以根據連續接收的資訊流隨時改變方向,跟上去盯著他的屁股打,不信打不著。美國人是天生的技術崇拜者,他們即使一頭撞到了南牆上,也不信世界上會有解決不了的技術問題,有本事就繼續搞吧。
原因之三,說是目前的指揮控制機制仍然不太適應打擊&ldo;時間敏感目標&rdo;的要求,要繼續改進。早先規定,像襲擊薩達姆這樣的重要目標,要上報美國高層批准後才能執行。伊拉克戰爭中,美軍已&ldo;下放權力&rdo;,戰區指揮官獲悉情報後就有權快速作出決策、快速打擊&ldo;時間敏感目標&rdo;。即使這樣,薩達姆還是沒有打著。於是,他們似乎還想進一步&ldo;下放權力&rdo;。要是那樣,又由誰來保證戰場不失控?弄得不好,像科索沃戰爭中美軍隨意轟炸中國駐南使館這類惡性事件,豈不是更容易發生了嗎?
二看美軍誤炸誤傷事件之頻發。
打資訊化戰爭,各種資料資訊是各種先進武器系統的&ldo;生命&rdo;。一切先進武器的高效能,都是被聰明人事前做&ldo;死&rdo;的,它們全憑相關的資料資訊做出各種動作。設計時就規定它接收到什麼資料資訊就做出什麼動作,並為它規定了&ldo;鐵的紀律&rdo;,嚴防它做出&ldo;違規動作&rdo;。這樣,先進武器往往在某一方面越&ldo;靈&rdo;,在另一方面就越&ldo;笨&rdo;。戰場上一旦出現什麼緊急情況、特殊情況,想讓它來個&ldo;腦筋急轉彎&rdo;,它絕對轉不過來。舉一個例子,美軍的&ldo;愛國者&rdo;飛彈系統,是美軍的&ldo;撒手鐧&rdo;裝備,海灣戰爭後經過改進,效能更先進了。
但&ldo;愛國者&rdo;在伊拉克戰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