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部分(第1/4 頁)
袪優!"狃U:連續祭祀。按:《封禪書》作“醊”。⑩胙:祭祀用的肉。€洎(jì,記):浸泡。�特:一頭牲稱“特”。
十一月辛巳朔旦冬至,昧爽①,天子始拜泰一。朝朝日②,夕夕月③,則揖;而見泰一如雍禮。其贊饗曰④:“天始以寶鼎神策授皇帝,朔而又朔⑤,終而復始,皇帝敬拜見焉。”而衣上黃。其祠列火滿壇,壇旁烹炊具。有司雲“祠上雲有光焉”。公卿言“皇帝始郊見泰一雲陽,有司奉瑄玉嘉牲薦饗⑥。是夜有美光,及晝,黃氣上屬天”。太史公、祠官寬舒等曰:“神靈之休,祐福兆祥,宜因此地光域立泰畤壇以明應⑦。令太祝領,(祀)〔狄〕及臘間祠⑧。三歲天子一郊見。”
①昧爽:拂曉。②朝(zhāo,招)朝(cháo,潮)日:早晨朝拜日神。③夕夕月:傍晚祭祀月神。夕月,古代帝王祭月稱“夕月”。④贊饗:祀神時獻祝辭以勸食。⑤朔:月復出。“朔”為每月初一,表示前月已死,新月復生。⑥瑄玉:祭祀所用的大璧,直徑六寸。嘉牲:美牲。指毛色純,年歲合乎要求,體美膘肥的。⑦光域:指神光所照的地域。⑧臘:夏曆十二月。
其秋,為伐南越,告禱泰一,以牡荊畫幡日月北斗登龍①,以象天上三星②,為泰一鋒③,名曰“靈旗”。為兵禱④,則太史奉以指所伐國。而五利將軍使不敢入海,之泰山祠。上使人微隨驗,實無所見。五利妄言見其師,其方盡,多不讎⑤。上乃誅五利。
①牡荊:一種灌木,用來作旗柄。《集解》引如淳曰:“荊之無子者。”幡:挑起來直著掛的長條形旗子。登:升。②天一:星名。《集解》引徐廣說:“鬥口三星曰天一。”③為泰一鋒:太一一星在後,天一三星在前,所以說三星為太一之鋒。鋒,指最前面的旗子。因幡上畫有象徵三星的日月、北斗和升龍,所以稱幡為太一鋒。④兵:指兵事,這裡指出兵伐南越之事。⑤讎:應驗。
其冬①,公孫卿候神河南,見仙人跡緱氏城上,有物若雉,往來城上,天子親倖緱氏城視跡。問卿:“得毋效文成、五利乎②?”卿曰:“仙者非有求人主,人主求之。其道非少寬假③,神不來。言神事,事如迂誕④,積以歲乃可致。”於是郡國各除道,繕治宮觀名山神祠所,以望幸矣。
①其冬:《會注考證》引正先謙說:“據《漢書·武紀》則元鼎六年也,當雲‘明年冬’。”②得毋:莫非,該不是。③寬假:寬容。指時間上放寬一些。“寬”“假”同義。④迂誕:迂闊荒誕,指不切合實際,沒有事實根據。
其年,既滅南越,上有嬖臣李延年以好音見。上善之,下公卿議①,曰:“民間祠尚有鼓舞之樂②,今郊祀而無樂,豈稱乎③?”公卿曰:“古者祀天地皆有樂,而神祗可得而禮④。”或曰:“泰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⑤,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為二十五絃⑥。”於是塞南越⑦,禱祠泰一,后土,始用樂舞,益召歌兒⑧,作二十五絃及箜篌瑟自此起⑨。
①下:下交。②鼓舞:合樂而舞。③稱:相稱,配得上。④神祗(qí,其):天神和地神。⑤素女:傳說中的神女名,長於音樂。⑥破:剖分。⑦塞南越:指武帝因平定了南越而舉行酬神祭祀。塞,也寫作“賽”,酬神的祭祀。⑧歌兒:歌手。⑨箜篌:一種撥絃樂器,有豎式、臥式二種。
其來年冬,上議曰:“古者先振兵澤旅①,然後封禪。”乃遂北巡朔方,勒兵十餘萬②,還祭黃帝冢橋山,澤兵須如。上曰:“吾聞黃帝不死,今有冢,何也?”或對曰:“黃帝已仙上天,群臣葬其衣冠。”既至甘泉,為且用事泰山③,先類祠泰④。
①振兵澤(shì,釋)旅:意思是停止用武。振,整頓。澤:通“釋”,解散,遣散。②勒:統領。③用事:行事。多指行祭之事。④類:通“禷”,祭名,以特別事故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