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須彌國(一)(第1/3 頁)
當高昌國還沉浸在新君登基的喜悅中時,危險已經悄然逼近。一日,房如樨來報:祝融國要求將每年進貢的歲幣由二十萬增加到五十萬。
鄭安雅聽了十分詫異:“我們每年都要給祝融國進貢嗎?”
段知書道:“回王上,的確如此。我們高昌國和曾經的滑國每年都要給祝融國進貢,最初是一年十萬,自從我們滅了滑國之後,祝融國便將滑國的十萬歲幣加到了我們頭上,變成了二十萬。不然的話,當年我們滅滑國的時候,祝融國早就出手干預了。先王在的時候,這筆錢是從國庫直接出的,相關事務也都是房相在料理,所以您並不知情。”
鄭安雅嘆道:“我還以為是我們這些年的太平是韜光養晦的結果,沒想到還是花錢買的。”
衛信忠道:“王上不必妄自菲薄,歲幣固然重要,韜光養晦政策也不是無效的,若不是祝融國一直看輕我國,我們的歲幣怕是早不止二十萬了。”
段知書搖頭道:“但是如今我們打敗了夜郎國,這國力便再也藏不住了。”
鄭安雅氣得一掌拍在案上:“所以他們才敢開口要五十萬,簡直是漫天要價!你們說說,這錢我們給還是不給?”
房似瑜道:“我國這些年雖然新開墾了不少土地,但是新土地頭三年是不收稅的,之後的五年每年增加兩成稅收,所以國庫收入並不充裕。再加上修水利的支出、戰爭支出等,國庫一年的盈餘也不到五十萬。如果照他們的要求給,我們等於一年到頭在為他們賺錢,要是遇上荒年,怕是入不敷出。”
鄭安雅道:“你的意思是,這筆錢我們給不起?”
“的確如此。”
“那按照你的估算,多少歲幣是我們可以承受的?”
房似瑜咬了咬嘴唇,不情願地說道:“三十萬,不能再多了,我們自己也要發展。”
“叔叔,依你所見如果我們只給三十萬,他們會怎麼樣?”鄭安雅看著房如樨問道。
房如樨神色凝重,眉頭擰成了“川”字:“他們很可能會開戰。王上,依臣之愚見,祝融國此次開口要五十萬歲幣,恐怕是為入侵我國找的藉口。他們是明知我們出不起錢故意往高了報,就等著我們拒絕呢。”
鄭安雅又望向杜襄成:“如果開戰,我們有幾成勝算?”
杜襄成失落地答道:“幾乎沒有。一則,我軍原有兩萬五千人,這次打夜郎折損了幾千,就算再徵兵,國內剩餘的兵源不會超過五千。而南邊的金竹郡是剛剛併入我國的,不但不能徵兵,反而要多派人手嚴加看管,防止有人趁機鬧事,所以,我們目前能上戰場計程車兵不到兩萬,而祝融國則有常備軍八萬餘人,人數上遠多於我國。二則,我們剛剛打完大仗,軍士疲敝急需修整,糧草輜重等也消耗甚多,不支援短期內再戰,而祝融國則兵強馬壯,以逸待勞。更何況,他們擅長火器,我軍沒有應對火器的作戰經驗。三則,夜郎國雖敗,卻仍保有部分實力,如果我們傾盡全力對付祝融國,難保夜郎國會藉此機會偷襲我們,到時候我們就腹背受敵了。”
鄭安雅扶額道:“給錢給不起,打也打不過,這可怎麼辦呢?”
房如樨上前施禮道:“王上,臣有一策,或許可解燃眉之急。”
“哦?叔叔請講。”
“我們不如將歲幣送給須彌國,請求他們的庇護。”
“須彌國?”
“不錯,我們向祝融國納貢,祝融國則每年向須彌國納貢,而且他們給的歲幣也不過三十萬。不如我們直接將歲幣送給須彌國,他們收了我們的錢,我們再從中運作一番,讓他們向祝融國施壓,這樣祝融國就暫時不敢打我們的主意了。”
衛信忠道:“這個方法聽起來可行,只是一來我國與須彌國素無來往,我們貿然送上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