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母女情深(第1/2 頁)
書接上回,自二月選秀後不久,晏府便接到了側立晏清禾為太子良娣的旨意。
“惟爾安國公晏時次女,族茂冠冕,慶成禮訓,貞順自然,言容有則。作合春宮,實協三善,曰嬪守器,式昌萬葉。備茲令典,抑惟國章。是用命爾為正三品太子良娣。欽哉!其光膺徽命,可不慎歟!”
“臣領旨謝恩。”晏時帶領一家老小,跪下接旨道。
晏清禾知道她父親雖表面不卑不亢,但實際上卻是牴觸的。
他不願晏氏一族被捲入皇室之中,若是朝堂之事,他還尚有可能力挽狂瀾,但這事終究是內廷之事,已由晏老夫人和皇后做主,還得到了陛下的首肯,他無能為力。
更讓他心痛的事,他問女兒是否願意入宮,她竟然說她願意。
因此,晏時自女兒中選後,與家裡人幾乎斷絕了來往,家宴一概推脫不去,去了也是冷冰冰的不發一言,甚至連晏清禾同他說話,他也只當沒聽見。
晏老夫人和徐婉怡卻沒把這當回事,在她們眼中,晏時不過是無能狂怒罷了,過一兩個月便好了。
晏清禾內心卻隱隱作痛,她說不上來,只覺得自己是哪一步走錯了。
“禾姐兒不必擔心,當初你姐姐進宮的時候,他也是這樣賭氣的,後來還不是自己就好了?”晏老夫人安慰她說。
自從晏清儀去世以來,晏老夫人便對晏清禾親密了許多。晏清禾知道是些什麼緣故,但是她還是願意接受祖母的這份慈愛,畢竟她之前從來都沒有得到過。
陪伴在老夫人膝下的這段日子,她經常碰上晏渠來給祖母請安。晏渠是她父親和徐婉怡的獨子,是她不常見的兄長。
晏渠比她大兩歲,今年十九歲,是晏時任職青州那年出生的。他還尚在襁褓之中,父親就遠赴青州,可以說他的前十年從來沒有見過晏時。
因此他對父親只有敬畏之情,對他這個妹妹也沒有什麼好感。他平時躲在太學讀書,避免父親的訓導,所以不常在家,即便在家也只是拜過長輩便回自己院裡去。
自晏清儀去世後,徐婉怡在傷神之餘,便把心思轉移到了晏渠身上,晏渠也很孝順,這半年總是回家看望母親,寬慰母親。
看到他們母慈子孝,她也不便打擾,除了向祖母請安,一直都待在自己屋子裡。好在她有的是打發時間的法子,看書習字,觀花賞月,烹茶調琴,好不愜意。
晏清禾從小就知道,即使沒有人在意自己,自己也還是要好好的生活。現在是如此,進宮之後也是如此。
除了這些,她還要為入宮做準備。平時她就和明月彩雲繡繡嫁衣,看著嫁衣一天天繡成,她心裡卻是空落落的。
便這樣歲月靜好,來到了入宮前一日。
入夜,徐婉怡來到晏清禾房內,見她已經梳洗完,臥在榻上看書,便吩咐了眾人退下,自己坐了下來。
“母親怎麼來了?”晏清禾放下書問道。如今她已是陛下冊封的正三品良娣,便沒有向徐婉怡請安。
“我來看看你罷了。”徐婉怡答道。可她卻沉默了,像是有什麼話要說卻說不出口似的。
“母親有什麼要吩咐的,儘管告訴我。”晏清禾看出了她的窘迫,替她開口道,也好奇她要對自己說些什麼。
“其實,也沒什麼好吩咐的,該說的都與你說過了,你入宮之後也有皇后娘娘教導,何況你是個懂事孩子,我沒有什麼不放心的。只是……”
“嗯?”晏清禾追問道。
“深宮高牆裡,你要小心。”憋了半天之後,徐婉怡才吐出這幾個字。
晏清禾先是微微怔住,後又明白了她的真心,鼻頭一酸,喉間有些哽咽。
“我明白。”
“衣食住行,你都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