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第3/4 頁)
然很多,但如果最終能把洋人趕出東洋,那也算是值得的。”
“八嘎。”阿部正弘歪坐在榻榻米上,他接過協議,順手把它扔在一旁,“不知從哪兒冒出來的一幫明遺,復國都遙遙無期,什麼時候能夠趕走洋人!”
“他們確實是大明王朝的遺臣,這個林大學頭已經確認。”掘田正睦慌忙分辯,“他們說今年會有大的動作,復國指日可待。再說他們船堅炮利,多掏一點錢,總比讓江戶城淪為一片火海也好。”
“八嘎!”阿部正弘憤憤的罵了一句,他把協議仔仔細細的看了一篇,最後無可奈何的嘆了口氣,“幸好是密約,否則讓那些聲稱‘尊王攘夷’的大名知道,又要生出許多事來。”
共和2695年7月8日(公元1854年),農曆六月十三早晨,“叮鈴鈴,叮鈴鈴”,親王號上清脆的起床鈴聲打破了隅田川河口的寧靜。
艙內廣播裡傳來艦值日張信的聲音,“起床!起床!廣播全天工作!0610洗漱整理內務,0630備戰備航,0700早餐,0730小掃除,0800起錨~~~~~~全天海上航行!”
張信很是興奮,昨天夜裡幕府送來了最後一批黃金,連著六號、七號兩個晚上,幕府分批把四十萬兩黃金全都送齊。
駕駛室內,他舒舒服服的坐在沙發椅上,臉上都樂開了花,“tnnd,40萬兩黃金啊,這可是20噸啊。我原本以為,搞定10噸黃金就不錯了,小日本還不是一般的有錢。”
上午八點,親王號補足食品和淡水,一聲長笛,緩緩離開了江戶城外的隅田川河口,向浦賀水道駛去。
張信不住的唸叨“二十噸、二十噸”,掌舵的海鷹揚忍不住開口,“沒二十噸,清朝時期的一斤是十六兩,二十一世紀的香港黃金鋪和中藥行的計量全按照古制,一兩是37。5克,四十萬兩黃金只有十五噸。”
“只有十五噸黃金啊,十五噸也不少了。一克黃金我們少說一點算350元,這就五十多億元!”
“梆、梆、梆、”張信發出敲竹槓的聲音,他轉頭問王鐵錘,“隊長,我們還去薩摩藩嗎,薩摩藩這個大肥肉也應該敲他一敲。”
“下次吧。”王鐵錘坐在高高的靠背椅上,手持鋼筆在筆記本上不斷的劃拉。
“什麼?薩摩藩這次不去了?”張信有些吃驚。
“沒時間了,國內急需資金,北美那兒也急等時空盒。”王鐵錘放下手中的筆,看看窗外。他對著遠處的的海岸線,揮動拳頭,“日本,我們還會再來的。”
這時,駕駛室的門開啟了,葉飛揚、水無痕、譚克、班學和楊波等人從外面走了進來。
楊波33歲,廣西來賓市興賓區人。他身高1。72米,體重68公斤,相貌普通,頭髮半禿(遺傳所致)、戴600度近視眼鏡。楊波玩了十多年的柴油機,在親王號負責機電部門。
王鐵錘把大家召進小會議室,“這次日本行動已經靠一段落,下面就是返航的時間。這次任務很成功,也很完美,大家都很高興,明興島也透過電臺向我們大家表示祝賀,表示慰問。”
看到大家滿臉春風,王鐵錘把話鋒一轉,“成績固然可喜,但我們也必須看到不足和失誤。浦賀武士突擊的時候,許多人手忙腳亂的,純粹就是烏合之眾。但這不能怪罪大家,板子要打在我身上,我作為隊長思慮不周,管理不到位。親王號缺乏必要的訓練,出航秩序、戰鬥秩序等等都很混亂,誰該幹什麼,誰不該幹什麼,全靠領導張嘴吆喝,沒有規章制度。我們就連進入一級戰鬥時的人員部署表都沒有,打起仗來人員到處亂跑,也就成為必然。”
他停頓了一下,接著說道:“所以我們好好需要總結,總結我們的成績,總結我們的缺點,吸取經驗教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