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全國表彰(第2/2 頁)
在農村裡,還有專門的人每天給老百姓講解大明日報的內容。
皇帝這是要把朝廷的影響力,紮根到最底層,直接影響到平頭百姓。
大明日報現在覆蓋的範圍到哪裡了呢?
北直隸基本已經全部覆蓋。
陝西、山西、山東、河南,每一個省至少已經覆蓋了一半以上了。
大明日報報社,先是到州府,再從州府下沉到縣,再下沉到甲裡,它正在形成一張網,一套體系。
這一次崇禎表彰李自成,通報湖廣省貪汙案,先是京師大明日報刊登,隨即草稿快速從北京發出去,沿著這個巨大的網傳播。
訊息迅速下沉。
這種影響是空前的。
就說京師,現在北京街頭無數老百姓都在熱議當今天子對貪官汙吏的懲處,這是多麼的振奮人心。
而且還有不少人在談論那位新上任的神秘的督察司御司使李自成。
大明日報裡明確地介紹了李自成的來歷:陝西米脂人,之前在銀川驛站做驛卒,後來被皇帝破格提拔在西北養馬半年,隨後召入京師,皇帝成立新政督察司,李自成擔任新政督察御司使,開始全力監察全國新政執行。
這是一份非常簡單的簡介,但足以振奮人心,點燃無數人。
為什麼?
因為沒有科舉,沒有賄賂,沒有走關係,不是官僚體系裡的人。
他直接被破格錄取了,成了大明如今熾手可熱的人物,讓貪官聞風喪膽。
這對普通人來說,是一種未來的希望。
這對朝廷來說,是一種正面形象的塑造,也對即將到來的高考來說,是一種正面的激勵。
為什麼說對即將到來的高考也有好處?
高考這東西,被穿越者崇禎搞出來,在大明朝的讀書人眼裡是被瞧不起的。
儒學的科舉才是正道,是無數讀書人的選擇。
而高考的內容都是什麼?
是農學、工學、力學、法學等等。
這些在古代是屬於雜學,是被儒學排斥的,被讀書人鄙視的。
而皇帝建立的北京大學,開設的高考,卻考這些東西,當然被全天下的讀書人看不起。
而地方上的輿論又掌握在讀書人手中,若是某個甲裡有人對高考感興趣,要去參加,自然是被那些讀書人所鄙視的。
可現在不同了,現在那些底層的不少人看完、聽完這一次大明日報的內容後,他們的認知桎梏似乎被打破了。
原來不必非要科舉,也能被朝廷重用,甚至也能建功立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