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2/2 頁)
:“中原與江漢、南陽兩地,只有兩處通道。一處在信陽州,一處在隨州。信陽州橫亙桐柏山與大別山之間,扼守江漢與中原通道;隨州堵在了伏牛山與桐柏山之間,扼住另一條通道。”
“然也!”孫京輕笑一聲,手指在了襄陽、棗陽兩處,“南陽與江漢為大洪山所阻,山之西為襄陽,山之東乃棗陽。只需守住襄陽、棗陽、信陽三地,則江漢自成一國。”
“其中襄陽尤為最甚,向南則俯視湖廣,進取長江,向西則扼守宜昌,阻斷出川之路。東進則經咱安陸州,可威逼武昌府;向北則可圖洛陽、西安。”
心中震動,朱厚熜不禁脫口:“得此一地,進可攻退可守,勝過十城矣!”
孫京頷首,咂嘴讚歎道:“本以為寧王起事,不過無根浮萍,勢不可長久。可若用張先生之謀算,則一盤死棋,竟真真是絕處逢生!”
絕處逢生?
朱厚熜不禁想起那份最近的江西戰報,悍然南下,鯨吞六府之地,果真是好氣勢!
“只是自家這位王叔,果真有西進的膽魄麼?”
孫京顧自贊嘆之時,並不知道朱厚熜恰也應今日所聞,陷入了沉思之中。
原本應當是寧王率舟師東下安慶之後,王守仁趁機兵破南昌。
如今南昌府之南的諸府,皆以落入寧王之手,其意圖分明便是全取江西,以穩固根基,接觸後顧之憂。
如此一來,遠在吉安的王守仁,又能否以寡敵眾,阻擋寧王兵鋒?
。。。。
江西,吉安府
自寧王兵陷臨江府,裹挾著鯨吞六府之威而來,一劍之隔的吉安瞬時間風聲鶴唳。
臨江府一失,吉安府治下永豐、吉水二縣首當其衝,正是在兵鋒所指。
待得訊息傳來,兩縣士民望風而逃,吉安之北頓失屏障,徹底暴露於寧王兵鋒之下。
廬陵縣,乃是吉安府治之所在。
正所謂“三生不幸,知縣附郭。三生作惡,附郭州府;惡貫滿盈,附郭京城。”
“委實是三生不幸吶!”
廬陵縣的縣令陳觀,心底裡正如是想道。
若換作別的縣,不說是林間悠遊、曲水流觴,終日閒臥手捧黃庭,也是妙極。
可他這廬陵縣令,卻是個苦差事。
上有府衙諸官,需敬著;下有刁鑽皂吏,需防著;如今更多了別府客軍,亦需要他從中斡旋。
十餘日前,臨江府破,臨江知府戴德孺,與家人誓曰:吾死守孤城,脫有急,若輩沉池中,吾不負國也。
數日鏖戰,殉死任上。
瑞州府不戰而降,通判胡堯元,同知童琪引兵出逃,先遁至樟樹,又南下廬陵,與王、伍會和。
緊鄰著的袁州府,通判投敵。
袁州府知府徐璉引殘兵突圍,逃至吉安府時,手下兵卒只餘三千。
這位由戶部郎中外放為袁州知府的徐府臺,當日便昏厥於廬陵縣前。
思及當日袁州府三千兵丁慘狀,陳大令(縣令別稱)不禁心有慼慼焉。
好在旬日之間,贛州知府刑珣、通判談儲、推官王瑋、徐文英,新淦、太和、萬安、寧都知縣李羙等,亦各以其兵來赴,合兵四萬餘,號稱十五萬。
隨著江西南方各府匯師廬陵,流民、糧餉、軍營、城防一時間不堪重負,諸般瑣碎雜事,係數落於“三生不幸”的陳大令肩頭,令他是苦不堪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