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部分(第1/5 頁)
蘇城一下子笑了起來。
“高興了吧?”林永貴吹著茶杯,淡定下來,道:“回去以後,一定要組織好生產,不要拿了訂單沒辦法完成,到時候,可別指望大慶放你一馬。”
“您放心吧。全體總動員,大幹100天,又好又快完成公司生產經營建設。”蘇城熟練的背了一條宣傳語。
出得辦公室,又向一群老領導們道謝,蘇城才沿著街道走回去。
大華實業同樣張燈結綵,但廠區卻看不到人。
直到廠辦大樓,才見工會主席陳良,帶著手下的“大娘別動隊”在寫黑板報,拳頭大的粉筆字是“銳意進取,自主創新”八個大字。
蘇城打了聲招呼,就笑問:“陳主席,怎麼只有你們幾個人在忙?那幾個幫手的小夥呢?”
“林廠長下令,凡是40歲以下的男人,全部上生產線,不上的不是男人。”陳良伸著胳膊腿笑。
“生產任務很重?”蘇城沒想到不聲不響的林廠長,竟有此魄力。只是,若非任務繁重,魄力這種東西也是不必出現的。
陳良無所謂的道:“能忙活的過來。三班倒,還有人主動加班,哪還有人折騰的動。我們工會計劃,趁著這股子火,等週末了組織活動,大家樂呵樂呵。”
“大家情緒怎麼樣?”
陳良奇怪的看了蘇城一眼,道:“那當然是高興了,六十塊工資的人,都拿到90塊了,七八十塊的,現在拿到一百多。要不是規定工作時間不許超過12小時,我看有人敢不睡覺。”
蘇城啞然。
他的思維又穿越了。放在20年後,連續三班倒或者12小時工作,指不定要引起多少抱怨和抗議,但在80年代國企普遍開工不足的背景下,能夠加班加點的進行生產,簡直令人嫉妒的眼紅。
在農民年收入三四百元,現金不足百元的背景下,大華實業的薪酬水平堪比後世的外企,這種情形下的加班,往往更容易被接受。
蘇城突然想到舒蘭那日用葷油做春捲,說板油難買,轉頭問道:“那工人拿到工資,能買到商品嗎?”
陳良嘿嘿一笑,道:“搶唄。”
身邊幾位大娘,也七嘴八舌的說了起來。
改革開放以來的10年裡,通貨膨脹和物資緊張輪番兒出現,有時候一起來,衣服、被罩、火柴、副食品,或者冰箱、彩電、洗衣機……無論是耐用品還是日常用品,都在搶購的範圍內。
蘇城也遭遇過搶購浪潮,只是有了美元后,改去華僑商店購物——中國人生產的最精緻商品,這個時期都是用來換外匯的,在不追求高科技的前提下,生活品質並沒有多少降低。
“以前,咱們遇到物資短缺怎麼解決?”蘇城一邊問,一邊向辦公室走去。搶購來的多了,各國企都有自己的招數。
陳良就得意的笑道:“我們以前都是換。咱們和化工廠的關係好,給他們多批點材料,再透過他們聯絡化肥廠、化纖廠、再聯絡地方物資局、副食品廠和布料廠。這幾年油田效益好,從上面也能要來東西。”
蘇城也笑,這個交易鏈可真不短。要說起來,**十年代,甚至到21世紀初,工業上游企業的生活都不怎麼樣。
進到辦公室裡,陳良更是食指向上,點睛道:“最主要的是,油田有外匯。”
蘇城頷首。初來東*營,他就見識到了油田的進口大客車,對油田的外匯價值深有體會。
不過,在蘇城眼裡,吃不起肥肉;說起幸福多少有些心虛。
蘇城想了想,道:“陳主席,你能不能給咱搞一批好肉?大家勞動強度這麼大,清湯寡水的,身子怕是撐不住。”
東營有肉鋪,數量還挺不少。但職工一方面捨不得買,一方面要搶著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