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2/4 頁)
結合的成果。我發明的“信念牌平衡蛋白”,目的是想讓中國的豬都好養,讓中國的養殖戶都能富起來,這是我研製的初衷。我並沒有刻意地去搞什麼創新,只是本著“什麼有利於豬的養殖,就觀察什麼,就試驗什麼”的原則,反覆實踐,方法多了,就做出了“信念牌平衡蛋白”這個產品,結果效果很好,別人就說這是一個創新。“非典”時期,大家都想用到自己的筷子,為了這個目的,我想出了一個方法,在生產的時候,把筷子做成不同的顏色,就餐的時候,就省去了做記號的麻煩,國家專利局也給了我“七彩筷子”的專利。做這些事,結果是創新的,但過程都是實事求是。追求的不是新不是異,而是有用。創新不在於“創”,在於“實”,在於熱愛本職工作、熱愛社會,堅持實事求是,把握當下,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只有這樣做事才有實效、有特質,而特質往往是創新的。我們很多人創不了新,不是不會“創”,而是不會“實”,不以事實為依據,而以本本為依據,自然就創不出新,即便創出了,也是個虛的。
因此,我認為創新是實實在在的工作,是在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中做出來的。對一心一意想創奇蹟的人來講,創新不在於“創”,也不在於“新”,而在於堅守,堅守真的,用真的累積實的,實的累積成有用的,這個有用的成果就有新意。只有紮實的腳步才能迎來柳暗花明;蜻蜓點水、淺嘗輒止只會走入死衚衕。如果過分地追求創新,脫離實際搞創新,認為創新就是一切,以為有一個創新的思路,有個好點子,企業就成功了,把企業的發展寄託在點子公司、企業策劃上,尋求一些所謂的“開創性”、“高智慧”東西,這些東西多了,我們的企業發展也就脫離了實際。時間長了,還會走入歧途:只想著追求大的成功,在短時間內就能成功,夢想一夜成名、一夜暴富。其結果不言而喻,往往是“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對企業、對國家、對社會都非常有害。
企業要想成功,要取得輝煌的成就,離不開為社會、為人民服務,脫離了這一點,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即使現在取得了一定的成功,這個企業絢麗的光芒也會很快黯淡的。
所以,創新是在紮實工作中得來的,“唯創新論”只會帶來浮躁,甚至有時會帶來混亂。“大躍進”期間,“人有多大膽,地有多高產”,就是典型的“創新型”思維,使國家經濟受損、人民受苦。20世紀90年代一度出現了很多的點子公司,很快又紛紛倒下去;他們剛剛倒下,現在又出現了很多的策劃公司,他們打著創新發展的大旗,但我看到,那旗子上到處寫的是“浮躁”。當然,有的策劃公司可能會對你有一定的好處,可能會指引你上路。但是,路最終還得你自己走,別人策劃得再好,不去實事求是地紮實工作,也是徒勞,白費工夫。另外,我們的策劃即使很科學,也只是策劃之前的科學,隨著時間的改變,內外條件的變化,過去的設計還得和現在的情況接軌。只有緊緊地結合實際,從實際出發,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才能夠做出突出的、富有成效的業績。
創新有好也有壞,不能把一切都壓在創新上面。你要真想創新,你就實事求是地工作,從實際出發,把自己積累的經驗和在書本上獲取的知識與實踐反覆結合。經過社會實踐檢驗是有用的,就要抓住其根本的、質的東西。這個東西是你的首創,可以叫創新。事實上創新的過程就是實事求是的過程。
中國的改革開放政策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大的創新。“中國特色”四個字強調的就是與中國的實際相符合。這個創新是中國偉大的設計師*設計的。*說“摸著石頭過河”,這個“摸著石頭過河”的方法也是在實事求是的指導下得來的,這個最偉大的創新也是一切從實際出發,從點滴入手,以繁榮國家經濟為目標,一步一步發展起來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