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頁(第1/2 頁)
俄國的支援和武器援助,這時候國民黨軍隊和共產黨軍隊開始全面抗擊日
軍。史達林於一九三七年八月同中國締結互不侵犯條約,作為報償。東京的
對策是加入了希特勒的反共協定,加倍努力以最後解決&ldo;支那事變&rdo;。
一九三七年夏季,日中衝突已經達到一觸即發之勢,日本內閣六月份垮
臺後,天皇第二次召請衰老的貴族近衛文唐出來組織政府。這位深孚眾望的
日本右翼領導人這次受命了。近衛文唐是一位精明的政客,他支援陸軍的&ldo;皇
道派&rdo;的做法,因為他也認為,統治亞洲大陸是日本的天職。三年前訪問美
國的時候,他親眼看到美國人是如何&ldo;盲目相信他們自己的民主是無比優越
的&rdo;,以致他們反對日本逐漸走向極權主義。但是他同時也斷定,由於跟他
交談過的美國工商界和政界領導人都對&ldo;國聯顯然軟弱無能&rdo;感到失望,孤
立主義分子會阻撓美國使用軍事力量或制裁的直接行動來維護對華九國公
約。
近衛文庸只擔任首相僅一個月,中日戰爭就爆發了,他的這種假設受到
了考驗。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的炎熱的夜間,北京具有歷史意義的馬哥李羅
橋1附近發生了引起全面戰爭的&ldo;事件&rdo;。那天晚上,被派去保護日本在北京
的利益的關東軍某部的一名軍人突然失蹤,那支緊張不安的部隊遂朝附近的
國民黨部隊駐地開火。後來查清那個軍人只不過是解手去了,但是槍已經打
響。這起事件開始時不過同其他數百起事件是一樣的,但不到三週竟升級為
敵對兩軍在清朝故都南郊的一場激烈的對陣戰。
南京國民黨政府拒絕了日本提出的&ldo;從根本上解決&rdo;這起事件井承認&ldo;滿
洲國&rdo;的要求,堅定不移地宣佈:&ldo;中國的主權不能犧牲,即使開戰也在所
不惜。&rdo;八月十四日,蔣介石派遣他的微不足道的空軍去轟炸上海的日軍基
地。儘管只炸死一些中同的無辜百姓,卻絲毫沒有平息日本的惱怒。東京聲
稱這是對國際港口的粗暴襲擊,發誓要進行一場&ldo;懲罰戰&rdo;。陸相急忙跑到
皇宮,答應天皇,他將&ldo;在三個月內打垮中國&rdo;。但是,帝國參謀本部猶豫
不決,不敢貿然對中國發動一場拿破崙式的大規模戰爭‐‐特別是在他們認
為真正的威脅是來自宿敵俄國的時候。東京火車站擠滿切望前去參加關東軍
耀武揚威的南征的軍人,那裡響徹&ldo;萬歲&rdo;的狂呼聲。到秋天,關東軍佔領
了北京和天津,同時帝國海軍的數艘巡洋艦和一艘戰列艦封鎖了上海。
美國的輿論對西班牙的殘酷內戰大致採取洋洋自得的態度,但為報紙上
報導美國傳教士和水手在中國遭擊斃的大字標題所警覺。國民擔心亞洲艦隊
和兩千三百名軍人保護不了山姆大叔的利益和生命,以致和平主義分子呼籲
立即把艦隊撤回來。民意測驗的結果表明,這是近半數國民的共同願望。隨
著國際上異口同聲地聲討日本,總統面臨著重大的政治和外交問題。美國不
能捨棄中國,但也無力進行幹預,因為不論是美國還是英國,充其量都只能
調集一支象徵性的軍事部隊或海軍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