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頁(第1/2 頁)
萬美元戰爭債款,因而它不顧海軍將領們的反對,表示願意接受美國的計劃,
並表示願意利用自己的影響說服盟國日本也接受。
東京代表團強烈反對試圖把其戰列艦減少到十艘,原因是那會使日本的
海軍力量長期比盎格魯撒克遜列強差百分之六十,因為休斯已經主張十年內
&ldo;海軍停止&rdo;製造主力艦。日本代表對這項限制性計劃抵制了一個月之久,
他們並不知道,美國陸軍訓練有素的密碼破譯人員一直偷偷地在紐約的一個
秘密&ldo;黑室&rdo;裡忙碌地監聽他們同東京來往的絕密電報。這攸國務卿具備了
一個非常有利的條件,即能始終走在談判的前面,因為他知道日本政府已經
決定,如果日本代表不能提高美國和英國提出的三比五比五的比例,則接受
他提出的限額。
日本最後同意了英國維多利亞女王時代的最末一位首相貝爾福制訂的條
款,這證明把制汀條款的任務交給貝爾福是恰當的。海軍限制條約規定的條
件是,英國和美國保證不在香港、關島或馬尼拉建立重要基地,以此保證遠
東維持現狀。作為交換條件,日本不在其控制的託管島嶼駐紮軍用飛機或軍
艦。復威夷和新加坡則明確規定不受這項補充條約的約束。東京接受了這項
條約,它是在獲得再建成一艘戰列艦,即&ldo;陸奧號&rdo;的權利之後才接受的。
日本聲稱國內的小學生已經為建造該艦募集了款項。
由於法國和義大利接受了它們只能擁有日本的主力艦的半數的限額,英
國政府勢必要接受華盛頓海軍條約,儘管英國的海軍將領們感到不安。恰恰
在維持英日海上同盟顯然已同休斯的在太平洋地區建立美國統治下的&ldo;道義
上&rdo;的和平計劃互不相容的時候,英國這樣做,標誌著大英帝國的勢力退縮
了一大步。正如勞合&iddot;喬治所預言的,英國將淪落到軟弱地依靠這種&ldo;特殊
關係&rdo;和美國海軍來保護它在遠東的利益。這一點已經非常清楚,當時帝國
國防委員會告誡說,一旦歐洲再次發生牽制住本國和地中海的艦隊的衝突,
皇家海軍將抽不出軍艦組成第三艦隊。這樣就派不出艦隊到新加坡去保衛通
往澳大利亞的航線,去保衛馬來亞生產的重要的橡膠和錫或者英國在中國的
巨額投資。英國除了也許依賴美國提供支援之外,別無他法。
紙上條約
國務卿休斯確信限制和防止加強海軍條約已在太平洋建立了均勢,因而
以該條約為基礎,開始下一輪談判,以實現他的主要外交目標:遏制日本在
中國大陸的擴張,以確保門戶開放政策和維護中國的領土完整。他知道,為
了保障英美繼續在經濟方面居稱霸地位,虛弱的英國已經準備斷絕同日本帝
國海軍的聯絡。但是,正象澳大利亞總理威廉&iddot;休斯那年在倫敦帝國會議上
已經告誡過的那樣,這種經濟競爭有可能導致同日本不和。他所說的&ldo;現代
斯芬克斯1謎語&rdo;還有待解答。找到答案並不容易,因為正如他所指出的,日
本&ldo;覺得它的地理環境決定著它對中國市場擁有特權。但是其他國家也要中
國市場,因此就提出了門戶開放的要求&rdo;。另外一個複雜的情況是,由於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