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頁(第1/2 頁)
了間諜大王理察&iddot;佐爾格從東京發回的報告,英美方面從這些情報中推斷
出將要發生的情況,並多次提醒史達林,但紅軍在指向列寧格勒、莫斯科和
基輔的三支執行&ldo;巴巴羅沙行動計劃&rdo;的大規模閃電突擊部隊前頂,還是兵
敗如山倒。對於溫斯頓&iddot;邱吉爾來說,希特勒進軍東方是英國對德鬥爭的轉
折點。它使英國免受德國入侵的威脅,因此,首相要求全國贊同他提出同蘇
聯結盟的建議。&ldo;我們決心摧毀希特勒及其納粹政權的殘渣餘孽。對此我們
決不動搖,決不動搖!&rdo;然而,史達林對此壯舉,以及對於羅斯福不顧美國
反共情緒的阻撓,表示提供租借援助的給人以同樣深刻印象的建議,卻遲遲
不作答覆。
納粹元首早已計劃要從地球上剷除布林什維克,這次戰爭雖然在最初幾
個星期裡取得了驚人的軍事勝利,在外交上卻是一場慘敗。儘管希特勒向墨
索里尼保證,這將&ldo;極大地減輕日本在東亞的壓力,日本可以騰出於來進行
幹預,對美國的行動構成更大威脅,&rdo;但這次戰爭卻更加激勵了美國的決心。
希特勒大大估計錯誤。進攻俄國差點破壞了三國條約。日本正是依靠這個條
約,謀求德國幫助日本同史達林維持良好關係,以便消除來自西伯利亞的威
脅,使日本的陸海軍可以集中力量南進。近衛首相覺得受了欺騙,因為德國
人顯然不相信他們的軸心國夥伴,沒有把&ldo;巴巴羅沙行動計劃&rdo;提前告訴他
們‐‐儘管他自從接到駐柏林大使大島四月份的一份報告以來,已經作了最
壞的打算。那份報告說,&ldo;德國相信它能打敗俄國,它正準備隨時打仗。&rdo;
外相強烈主張遵照希特勒的旨意,向符拉迪沃斯託克發動進攻,然後北
上,進攻俄國腹地。這個主張在日本內閣引起了意見分歧。剛愎自用的松岡
背棄了他最近向史達林許下的諾言,急忙跑到皇宮,企圖說服天皇支援進軍
西伯利亞。但他和他的同事丟了臉,人們叫他&ldo;希特勒的聽差&rdo;。陸軍參謀
本部無意同蘇聯的坦克和飛機較量,除非他們可以肯定德國人已經擊敗蘇聯
紅軍,使之處於失敗的邊緣。海軍軍令部堅決反對在北方開戰,因為他們的
計劃適應迅速南進,奪取荷屬東印度的石油資源,一旦外交活動失敗,要使
日本不依賴美國,就需要這些石油資源。
這的確是一九四一年六月底可能出現的結局。日美雙方秘密談判了兩個
月,並沒有接近於達成和解;實際上,雙方由於立場更加強硬而相距愈遠。
在實施入侵俄國的&ldo;巴巴羅沙行動計劃&rdo;的前一天,美國拒絕了日本的最新
建議。六月二十一日,國務卿對野村的照會作了答覆:東京關於由日本軍隊
保護中國獨立的計劃是不能接受的。將來要繼續援助國民黨人,一旦達成某
種解決辦法,日本就應退出三國條約。
赫爾堅定地重申了美國的立場,同時提出對日本政府的誠意表示懷疑的
口頭照會,斷然指出:&ldo;某些有影響勢力的日本領導人,正死心塌地奉行一
條支援納粹德國及其征服政策的方針&rdo;。松岡把這看作是對他個人的侮辱,
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