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5 頁)
的一再倡導下所出現的城鎮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的運動。當時,中國的工業還很落後,發展也很慢,城鎮青年“英雄無用武之地”,只好去農村解決溫飽問題(接受再教育倒是次要的)。“經商”指的是中國改革開放後,經商成了人們首選的職業,“下海”成了熱門話題。“三講”指的是*同志提出的“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1995年11月8日,*在北京視察工作時指出:“根據當前幹部隊伍的狀況和存在的問題,在對幹部進行教育當中,要強調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全國都要這樣做……”
這首順口溜是對中國半個世紀的發展變化的一個高度概括。
三四十年代住草房,五六十年代蓋瓦房,
七八十年代換磚牆,九十年代變樓房,
家家明亮又寬敞,人人心裡喜洋洋。
(引自:順口溜吧— )
這首順口溜真實地再現了中國老百姓住房條件的發展變化,說白了,就是國家的經濟發展了,老百姓手頭越來越有錢了,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了。
郵政時代:此致敬禮!
電話時代:你是哪位?
呼機時代:電話速回!
手機時代:你在哪裡?
網路時代:你究竟是誰?!
(引自:順口溜吧— )
“郵政時代”,大家聯絡的方式主要是捎信,即使不“烽火連三月”,往往也是“家書抵萬金”。“電話時代”的“電話”指的是最原始的有線電話,需要接線員轉接,訊號差,聲音失真。“呼機”只能呼,不能直接通話,遇有急事只好要求被呼者“速回”電話。這首順口溜非常風趣地道出了中國通訊發展的歷程。
種田不徵糧,免費上學堂。
不離北京近,公路挨廚房。
處處聳紅樓,家家酒飄香。
神州農家樂,亙古破天荒。
(引自:順口溜吧— )
2009年,中央的一號檔案第六次鎖定“三農”。這首順口溜記錄了中央惠農政策的逐一落實以及廣大農村的巨大變化。種田不再交公糧,農民不再交農業稅,義務教育階段,孩子上學不再交學雜費,都已逐一成為現實。再偏遠的山區,也都實現(或正在實現)村村通公路。鄉里人也像城裡人一樣,住樓房,吃香的,喝辣的。更為可喜的是,鄉里人也有了“醫保”:
一個好漢三個幫,福利政策全家上。
兄弟姐妹身體壯,不測風雲也難扛。
老人孩子是弱者,積極參與不用講。
(引自:順口溜吧— )
隨著社會的發展,時代的變遷,人們的擇偶觀也在不斷發展變化。
大姑娘找了個解放軍(50年代);
二姑娘找了個紅衛兵(60年代);
三姑娘找了個大學生(70年代);
小姑娘找了個生意人(80年代)。
(引自:順口溜吧— )
為了新中國的建立,人民子弟兵立下了汗馬功勞,成為“最可愛的人”;十年*時期,“紅衛兵”是一個響噹噹的名字,是掌握國家命運的實力派,找個紅衛兵,也就找到了一個靠山;1977年,“高考”恢復,知識改變命運的時代悄然來臨,普通家庭的子女有了深造的機會,有了跳出“農門”、捧上“鐵飯碗”的機會;改革開放後,當老闆做生意,讓有些人先富起來了,這些“款爺”往往就成了姑娘們的首選。
也有反映我國負面“發展”的順口溜,也就是針貶時弊的那種。
五十年代淘米洗菜,
六十年代水質不壞,
七十年代也還可愛,
八十年代魚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