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劉淵降(第1/3 頁)
臣屬行事,一向不會多加干涉,只是好奇,對於魏四方,雖有中郎將蒲歆鎮守朔方城,商仲恆為何能放心讓其出任郡尉。
“回稟仙師君王,南匈奴十九個部落,大多與漢人通婚,南匈奴王劉淵,就有一半漢人血統。像羯族那樣殘暴的部落,原為南匈奴奴隸部落,沒有資格與漢人通婚,屬於極少數。雍州北面劉姓、呼延姓、獨孤姓,大多含有南匈奴血統,崇尚中原文化,故而改漢姓。魏四方屬烏譚部落,烏譚部落漢化較深,魏四方祖輩曾在前魏出仕,官至雁門郡守,其能鎮守朔方,此是原因之一。”
“南匈奴人大多向往漢文化,生產生活方式漸漸轉為農耕文明,然而前朝政策,令許多南匈奴普通百姓,淪為下層民眾,黃河一帶,販賣匈奴人和雜胡為奴,習之為常。如今仙師君王倡導各民族一視同仁,大量取消奴籍,分配田地,雍州之地匈奴人、羌人感念君王厚德,仲恆方能在河套一帶,順利收服南匈奴人。”
暴政無順民,軍事實力強大,再實施利民利國的政策,才能將一方土地,治理好穩定住。
“仲恆文武全才,不愧是主持一方之將!下一步如何行事?”
“仲恆已派兵前往山陰縣,進而奪取雁門關,堵住南匈奴北去之路,魏四方願為臂助;另一支南下樓煩,據城而守。”
王延文從河東郡治平陽,率軍北攻,前期採取穩步推進策略,待商仲恆斷其後路,兩面夾擊,南匈奴人只能向東翻越五行山脈,往冀州逃竄。
次日下午,大軍佔據雁門關,面對從後方突入而來的隋軍,關內守軍完全沒有反應,只得拋下兵器,跪地投降。雁門關東南方向的代縣,四十里距離,很快也落入商仲恆之手。
雁門關位於一段峽谷,關城圍長兩裡,城牆高近五米,關門處寬度僅有五十米,多備弓箭,一千兵士足以守衛此處。大軍繼續南下,商仲恆僅僅留下五百兵士,守衛雁門關,後方的蒲歆整頓完雁門郡後,會分兵前來。
大軍動作迅速,接著拿下雲中,逼近秀容。七天時間,從前套平原出發,拿下西河郡、雁門郡,如今逼進至新興郡城秀容,整個幷州,還剩下太原郡和上黨郡。
南面的王延文穩步推進,拿下平陶縣後,距離幷州州城晉陽,不到兩百里。野戰,隋軍毫不畏懼,相反,南匈奴的騎軍優勢,已經蕩然不存。兩軍僅僅交鋒一次,南匈奴就潰不成軍,再也不敢野外騎戰。守城,南匈奴不擅長,需要藉助漢人兵士,此時的漢人兵士,怎麼可能替其賣命。開小差逃跑很普遍,漢人兵士佔優勢的縣城,甚至殺掉南匈奴將領,開城投降;王延文一路北進,基本沒有損失。
秀容守軍還想負隅頑抗,馭劍而行,臨立北城門城頭處。一招火球術燒垮城門樓,一招火焰術燒燬城門,不待第三招出手,城牆上的兵士紛紛拋下兵器。城門樓守軍的慘叫聲,已經讓他們軍心盡失,親眼見到傳說中的仙師君王,除了跪地投降只能逃。煉氣中期的本王,如今遊刃有餘,半空中四處巡視,不斷向下方大喊:
“放下兵器,跪地投降者不殺!”
輕鬆拿下秀容,三日後,南北兩面隋軍,逼近晉陽二十里處,紮下營寨。
上千份勸降書,本王馭劍至晉陽半空,四處拋灑,順便讓城中軍民,欣賞本王的風姿。
“隋國仙師君王!”
“真的啊!真的是仙師!”
“投降吧!還怎麼打!”
還有一些聽不懂的議論,觀其頹然之色,南匈奴人信心盡失,南匈奴王劉淵就在城裡。
劉淵,秀容人,匈奴冒頓單于之後,其母竟然是蔡文姬,前魏名臣蔡邕之女,但這世上可沒有曹操。劉淵自幼學習漢文化,拜漢人為師,文武雙全,做為人質,一直居於長安。前晉篡位後,其經年遊說,許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