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5章 成蟜:你替我收,三七分賬(第1/4 頁)
“不想讓人知道,也怕嚇跑了他們,據我所知,他們一個學習黃老之說,一個兵家弟子,韓信是兵家弟子,與秦國也算是互相選擇,並無不妥。”
“只是蕭何,學習的是黃老之說,講究的是無為而治,與秦國的法治截然不同,若是本公子派人去找,恐嚇跑此人,強行帶回又擔心適得其反,不能為我所用。”
“你是讀儒學,人又在稷下學宮,定然也通曉黃老之說,我要你找到蕭何以後,帶其遊學抵達咸陽。”
“我對你就一個要求,將你在稷下學宮聽到的所有對法家有利的辯論,全部告知蕭何,為了不露出馬腳,我許你向他傳遞儒家學說。”
成蟜說完以後,就乾等著,眼睛盯著叔孫通,等待他做出回應。
其實,他本來的打算是,在來齊國的路上,繞道去一趟泗水郡。
只是秦楚之間矛盾升級,他官方的身份是齊國使團,而這個使團的任務,就是聯合齊國,一起給趙國和楚國使絆子,還是不要去楚國冒險的好。
經過韓國,途徑雍丘,再借一段魏國的路,就可以安全到達齊國,沒必要去招惹楚國,徒生是非。
最主要的是,出發之前,王兄特別關照過他,讓他謹慎,不要找事惹事,一切以安全第一。
給他安排了數千人的衛隊,這要是帶進楚國境內,還以為是先頭部隊打過來了。
要是不帶,很容易被楚國暗中下手,思前想後,成蟜也就沒有去楚國。
楚國沒去成,可他還是一直惦記著兩個人。
秦國安定不動盪,劉邦不造反,一輩子就是個泗水亭長,努努力做個縣令,也就到頂了。
他有能力,可他是遊俠,不服管,這不符合秦國官場生態,秦國治國依靠的是律法,不是狹義。
若是今天一個遊俠殺了人,明天另一個遊俠來複仇,有什麼冤仇委屈,提著一把劍就去殺人全家,那還要不要穩定了?
正規途徑而言,縣令就是劉邦的極限。
曹參做個吏員,樊噲繼續屠狗,他們固然頗有名氣,卻還不值得成蟜像對待漢初三傑那般,下定決心把人帶進秦國中樞。
若是非要再加一個人,那就是陳平了,其他人沒有亂世,註定是平凡一世。
成蟜不會刻意去提拔他們,也不會為了不可能發生的事情,把他們隨手殺掉。
一來是亂世生英雄,沒有劉邦項羽,也會有項邦劉羽。
二來是成蟜對王兄有足夠的信心,對這個時空下的秦國,有絕對的信心。
不再服用重金屬的王兄,一定能活過混混劉邦。
由韓非執教的扶蘇,即便做不到後世漢宣帝的王霸道雜之,也不再會是隻知道仁義的迂腐儒生。
秦國不會亂,反賊沒有機會。
“公子思慮周全,在下定然盡力而為,幫助找到兩人,並將他們帶到咸陽。”
叔孫通情緒比剛才激動。
成蟜給了他做官的希望,固然令人欣喜。
可讓儒家再度崛起,發揚光大的希望,又如何不令人興奮呢?
他只想制禮,不代表有光大儒家的機會放在眼前,他會視而不見。
事實上,即便是成蟜不明說,他在找到蕭何以後,也會有意無意地向對方傳遞儒家的思想。
這是成蟜看重,務必帶回咸陽的人才,若是不出意外,將來定然是要進入秦國權力核心的。
這樣的人,若是將來對儒家有好感,肯定會成為儒家在秦國壯大發展的機會,叔孫通不會放過這個機會。
只不過,成蟜挑明之後,叔孫通就可以合法行事,不用擔心事後算賬。
這是成蟜在打消他的後顧之憂,消弭他將來可能遇到的隱患,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