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糧食危機(第1/2 頁)
隨著瑞祈的話音落下,愚鈍之人的臉上寫滿了疑惑,而聰明如伯渠,卻是立即便領會了瑞祈這句話的意思。
“我等不求襲爵如當初,只求能夠在召邑安身立命即可。”
領會了他這句話含義的伯渠立即開口,並沒有明白到底該怎麼做,卻給在場的所有聰明人都提了一個醒。
眾人的目光互相對視,有的人已是瞭然於胸,有的人卻是茫然一片。
其中一名大夫急忙開口求教,然而瑞祈卻只是搖頭,並沒有細說。
其他聰明人也大多會意,同樣選擇了閉口不言。
有些事情不是一個人能夠辦到的,所以需要稍加提點,以此來挑選出適合的盟友。
能夠從隻言片語中看出其中深意的人,多少也有些智慧,只有這樣的人方才有資格一起圖謀大事。
而那些茫然無措的人皆是莽夫,這樣的人可以利用,卻並不能與他共謀大事。
所以,瑞祈與伯渠挑選出了自己的盟友,而剩下的那些變成了犧牲品。
隨後伯渠說道:“吾等聚集於此,恐怕會引起秦國君的猜忌。今日老夫便不設宴招待諸公了,還請見諒!”
話音落下之時,伯渠便已經起身,做出了一副送客的姿態。
眾人聞言也不敢糾纏,紛紛起身告辭。
伯渠將眾人送到門口,一一拱手拜別。
等他回到府邸之後,卻是又再次下令僕役去準備宴席。
伯渠之子伯勞有些不解的問道:“父親已經將各位大夫送走,緣何此時設宴?”
伯渠笑了笑說道:“離開的不過是一群庸碌之輩,不足以共謀大事。
真正有資格與為父共謀大事的智者,稍後自會前來拜見。”
他的話音剛落不久,隨即便有人前來稟告“家主,瑞司徒,寧大夫,張大夫前來求見——”
“你看,這不就來了嗎?”
…
與此同一時間,白毅將整理好的軍功冊遞到了秦壽的面前,隨即有些猶豫的開口向著他開口說道:“國君,臣還有一事稟告!”
秦壽抬頭看了一眼白毅,嘴角微微上揚,十分隨意的擺了擺手說道:“子毅又不是外人,有什麼事情要稟告寡人,儘管直言便是,何必如此吞吞吐吐?”
白毅聞言這才繼續開口說道:“君上,公子恆堅壁清野,城外所有的糧田都已經被搗毀。
之後又收繳了城中所有百姓的糧食,將他們集中圈禁!
雖然召國的國庫之中糧草充足,但是百姓手中卻是一粒糧食也沒有!
所以末將雖然放百姓們回家,但還是有大量的百姓不願意離開!”
秦壽聞言之後點了點頭,隨即開口說道:“可曾經清點過庫存的糧食,是否足夠百姓渡過難關?”
召國既然已經被秦國吞併,召民也都成了秦國的勞動力。
如果任由他們餓死,那秦國打這一仗又有何意義?
在知道百姓手中無糧之後,秦壽直接開口詢問白毅。
白毅咬了咬牙,有些侷促的開口說道:“庫存的糧食熬到明年開春沒有問題,但開春之後,庫存的糧食恐怕便要見竭,恐怕是撐不到明年秋收了!”
秦壽皺了皺眉頭,隨即開口問道:“若只是施粥,能夠撐多長時間?”
白毅聞言滿臉苦澀的說道:“回稟國君,末將所說的,已經是最少的糧食…”
秦壽從原地站起身來,向著白毅吩咐道:“帶寡人去糧倉看看。”
召國是一個安定的數百年的國家,雖然之前每年都會向周天子進貢,但也不至於只有這麼一點存糧。
召國現有青壯兩萬五千多人,其他人口加起來,差不多已經接近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