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4/5 頁)
大郎兒迷糊了,還得都幫,倆人都得彩頭,那位虞姬美人到底陪誰啊?再說,某個大郎兒也就是和師弟們瞎扯過幾回詩詞,師尊又如何能知道某家能寫出好詩詞?怪了?!
第九章:雙雙彩頭
大郎兒正對師尊的提議千辛萬苦的費思量,就聽楊師叔也嘰嘰喳喳:“子玉,好酒還怕巷子深的,你有此才難道想一輩子做個獵戶?對得起大家對你的希望?”
哪跟哪啊?這不是牽強附會嘛,某大郎兒當不當獵戶,和幫不幫你們討得美人歡有何關係?到時候出名的還不是您二位!
但是見到師尊老臉在在,知道這個忙還得幫,不由思忱,還是弄兩首差不多的吧,至於人家虞姬美人兒是否看上就不管了;想到此一抬眉頭微瞪眼,嫣紅伶俐,早把紙墨送到眼前的書案上,刷刷刷片刻就寫好一篇,左右瞧師尊和師叔,微一猶豫就把這篇兒遞給了楊師叔;師尊馬上臉色不虞的很,瞪了大郎兒一眼,就想搶過楊師叔的詩文,不過是先睹為快的意思;可是人家楊師叔寶貝似的藏起來跑到一邊兒偷偷看,邊看邊砸吧嘴,叫好連連。
師尊急了,瞪著大郎兒較勁,還不快寫,想氣死為師啊!
大郎兒怕怕,師尊發火,後果很嚴重,忙著又寫了一首,這兩首都是清人寫的,也算上乘。
遼國自打建國,就一力引進中原文化,尊孔聖,興寺廟,更是欣賞借鑑唐詩,結合遊牧民族的特點,在當地漢家文人的推動下,使得大遼詩詞文學興盛一時,在耶律洪基年間,更是出現了南北文化誰是中原正統的爭論,可見大遼的文學氣氛至少不差多少當時的人文大宋。
遼道宗耶律洪基性格沉靜嚴毅,通音律,善書畫,愛好詩賦,與臣下有“詩友”之交,常以詩賜戚臣。詩作受唐詩影響較深,講究韻致,反映了契丹貴族崇尚唐文學,積極學習吸收漢文化的傾向。據陸游《老學庵筆記》:“遼相李儼作《黃jv賦》獻其主耶律洪基,洪基作詩歌其後以賜之。”李儼,字若思,析津南京道(今北京)人,仕遼後賜姓耶律,有詩名,官至樞密院事,以勤敏廉潔著稱,陸游所提的就是遼道宗將本詩賜於李儼的故事。
《題李儼黃jv賦》
昨日得卿黃jv賦,碎剪金英填作句。
袖中猶覺有餘香,冷落西風吹不去。
但是遼人對文學作品管制極嚴,傳到中原有殺頭之罪,絕對不允許民間雕印傳播;更是先被女真滅國,後有蠻野蒙人為它作史,蠻人筆粗,把本來就荒廢的大遼文學更是塗抹的一塌糊塗,使得曾經的大遼文化大都埋沒在歷史長河當中,能流傳於世的只不過是殘痕片瓦罷了。
師尊老二位喜滋滋的拿著詩稿去會美人了,當然一屋子的文人墨客自然也不會留下;嫣紅回味著大郎兒的詩文,嘖嘖連聲:“怨不得先生常把大郎兒掛在嘴邊,果然厲害,兩篇詩文片刻就完,思路絕對不亞於才高八斗的曹植;更有一筆好書法,可否告知,這書法得於那位高人,奴家竟然從未所聞?”
大郎兒吱吱嗚嗚,這書法叫瘦金體,就是大宋也得到少年後才被宋徽宗趙佶及他的臣子們發明完善的,大郎兒會不奇怪,但是沒法說啊,說是自家首創,又沒這個臉皮,所以他無言以對。
嫣紅會錯了意,以為大郎兒不屑告知,撅起小嘴就生了氣:“待會兒奴家就去問先生,本想向大郎兒求詩一首的,看來嫣紅可沒這個面子!”
我的個姑奶奶呀,並不就是一首詩嘛,還至於捅到師尊那裡告狀?大郎兒陪著小心,小心翼翼的問道:“要不也給姑娘寫一首,你喜歡詩還是詞?”
嫣紅臉色一震,剛要說話,就聽外面乒乓的鑼響,人聲狒狒:“有人中彩了,竟然是二人雙雙中彩!”
“是誰啊?虞姬美人兒倒是好胃口,一下子要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