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李靖(第1/2 頁)
李靖的傷心之地?
秦懷道突如其來的話讓李承乾有些摸不著頭腦。
“李大總管的初戀在這?”
“啊?”秦懷道怔了一下,反問道:“殿下,何為初戀?”
李承乾笑著擺擺手,道:“沒啥,你說說岐州為何是他的傷心地呢?”
眾人一邊走一邊嘮,最終李承乾也明白了原因。
說起來問題還是在武德年間發生的。
大約在武德元年至二年時,李靖時任岐州刺史。
那時大唐初建,國內都還有一堆反王敵人。
當初薛舉等人看李唐勢大,準備聯合眾多反王齊幹李唐,南下聯合梁師、拉攏突厥人都是他們的計策。
但讓人琢磨不透的是,真到出兵的那一天,薛舉並沒有選擇南下與梁師都匯合,反而北上通往淺水原這一路。
要知道淺水原戰役可以說是大唐開國的第一場大敗,戰損比例高達十之五六,同時突厥人更是頻頻造訪長安,其目的就是一探虛實,想趁機出兵入主中原。
幾條戰線都打出了真火,但相對更為重要的岐州城反而只是小打小鬧,這就使得本就對李靖有些不滿的李淵更為光火。
而後,有揣摩上意的投機者認為時機到了,上書狀告李靖謀反。
面對這種情況,李淵直接派御史前去查驗。
幸而派去的御史並非居心叵測之人,一番瞭解後發現此事乃是誣告,李淵這才算是放過李靖,但後續還是撤了李靖的所有職務,讓他回到李世民的幕府,只得一襲白衣。
直到後來李世民上位,李靖才算是有了出頭之日。
說起李靖任岐州刺史時的事李承乾不大瞭解,但他知道要不了多久,那個頭髮花白的老人又將遭遇第二次誣告。
党項之戰在歷史中本就被延誤了軍機,李靖斥責利州刺史高甑生後,後者極為不滿,於是上書誣告李靖謀反。
李世民亦是派遣御史前往查驗,發現又是誣告後讓高甑生滾去徒邊。
可最後的結局依然是李靖閉門謝客,數年不踏出一步。
“這倒是有些意思。”
李承乾心中琢磨片刻,品出了些許味道。
用後世的話來講,李靖這多次‘被造反’的一生,可以用人紅是非多,或者槍打出頭鳥的來形容。
李靖很強,觀其一生也沒有真想要造反的跡象。
為何李世民面對誣告時,會順勢派遣御史查驗?
這其實就是一個十分簡單的訊號,皇帝認為你乾的差不多了,該退就退了吧。
縱觀整個歷史,皇帝與大臣之間永遠是對立的局面。
大臣太強,聲望太高,這些都會影響到皇帝的權力。
劉邦殺韓信,朱元璋殺藍玉,趙匡胤杯酒釋兵權都是因為感覺到無法掌控他們。
所以,每任皇帝其實都有個心理闕值。
像秦始皇與李世民這樣自信膽大的皇帝並不多,他們的個人實力造就了他們的底氣,不僅心理闕值極高,還特喵的誰都敢用。
無論是曾經敵人的部下或是外族人員,都敢封官。
不過從這一方面,也能體現出李靖不愧為是大唐軍神。
後面還有秦瓊、程咬金、李績等等無數名將,但李世民偏偏只防了他一手。
而如果是心理闕值較低的皇帝,那樣的例子在歷史中可太多了。
玩平衡、扶持宦官等等操作,都是自己實力不足掌控朝堂才選擇的下下策。
搞得朝堂烏煙瘴氣,天下動盪不安。
而這,也是每一個朝代都會由盛轉衰的根本原因。
古代能進步的地方並不多,就拿唐朝來舉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