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二十一章 登基稱帝,改元盛鼎(第4/5 頁)
上,萬歲萬歲萬萬歲。”眾文武群臣,皆以大禮參拜,山呼萬歲,聲震屋瓦。
賈珩聽著下方的萬歲之聲,輕輕撫著兩側的金鑾椅子,在這一刻,依稀體會到了崇平帝君臨天下的心境。
腳踏星河兩岸,手握日月旋轉。
愣怔片刻,以一種磁性的嗓音開口說道:“諸卿平身。”
“謝聖上。”
在場群臣聞聽此言,紛紛起得身來,靜靜而立,恭聆聖訓。
賈珩道:“朕受天下所望,群臣所向,以眇眇之身,執掌山河,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下方的文武群臣聞聽此言,身形再次躬了幾分。
賈珩沉吟片刻,朗聲道:“思及崇平十四年,朕與世宗憲皇帝相識於內書房,君臣際會,相見恨晚,上平虜策,內靖匪患,外攘虜寇,南征北戰,如今已十餘年矣……”
說到此處,眼前似也想起往日的一幅幅畫面。
這些年當真是馬不停蹄。
“朕感世宗憲皇帝恩隆之遇,地厚天高,如同再造,遂發效死之念,上報社稷,下撫黎民,然時過境遷,國家多事,宗室失德,朕雖勉力支撐,然宗室猜忌不減,蕭牆之亂迭生。”
言及此處,目光投向下方的眾文武群臣。
賈珩道:“朕得世宗憲皇帝顧命,輔政幼主,幸賴中外忠貞驍勇之士血灑河西,才智之士輸智廟堂,百姓奔走於四海,如今九州疆域,東至日本,北至漠河,西達蔥嶺,南至臺灣,如今華夏九州,山河滄桑鉅變,日月已換新天。”
言及此處,殿中眾臣身形躬了幾許。
衛王輔政以來,文治武功,可謂大漢建國以來已盛。
賈珩道:“朕原本待幼主長成,親政當國,自此歸隱林泉,含飴弄孫,也與世宗憲皇帝成就一段君臣相得之佳話,然億兆眾生之氣數所鍾,文臣武將以死相逼,朕……朕自十四歲投筆從戎,十餘年來,無愧於天下蒼生,獨愧於……世宗憲皇帝吶。”
說到最後,聲音哽咽,眼眸已有淚水流淌而下。
嗯,他當皇帝這件事兒,都是被人逼的。
如果說他對不住一個人,那就是崇平帝,他對得起任何人,對得起這大漢的黎民蒼生。
“聖上,臣等死罪!”
一時之間,見賈珩哭泣,殿中群臣皆相跪下來,向著賈珩叩首。
都是他們逼得啊,陷君上於不忠不義之境。
男兒有淚不輕彈,只是未到傷心處。
可以說,賈珩這一哭,甚至為這次代漢自立增添了幾許身不由己的悲情色彩。
縱堯舜復生,品德也不過如此了。
賈珩起得身來,朝著崇平帝的皇陵方向跪將下來,深深一禮。
此刻殿中的群臣,再次相拜,甘心背鍋。
聖上是要全了忠孝之義的,都是他們苦苦相逼啊。
其實,聖天子在朝,是不能有道德瑕疵的,否則就會人心喪亂,天下之人有樣學樣。
賈珩做完這些,面色端肅,立身在金鑾椅前,此刻大殿安靜的可怕,落針可聞。
可以說,賈珩直到此刻,哪怕是代漢自立,仍然沒有丟掉世宗憲皇帝這一塊忠孝節義的牌坊。
因為,在世宗皇帝之後立了一塊更大的牌坊。
天下蒼生!
縱然後世之人議起賈珩之篡,那也無可指摘。
當然,後續賈珩不說做出一番比肩堯舜禹的豐功偉績,至少要開創一代盛世,方能堵住後世之人的嘴。
嗯,也就是歷史和人心選擇了賈珩。
林如海手持一把象牙玉笏,打破了殿中死一般的寧靜,聲音略有幾許沙啞,道:“聖上,如今新朝始建,當立國號,定年號,以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