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郎官們的技術會議(第2/2 頁)
是一個白白淨淨的儒生模樣,但是現在臉上和手上多了許多瘡疤,看著讓人心驚。
“稟告殿下,下吏在城外找了一個紙坊,試造了幾次,已經快要成了,七天,七天之內,我保證造出最好的紙來。”
“那你不要停,十天之內把造好的紙送到相府去,交給李章他們。”
華承點了點頭,又說道:“殿下,下吏還有一事想要稟告。”
“講。”
“紙坊的坊主說,等以後賣出去的紙賺了錢,想要分給宮裡一半。”
紙和那些容易被看穿的農具可不一樣,不懂其中的“密法”幾乎是造不出來的。
而且紙的用途非常廣泛,如果控制住造紙的源頭,大量生產,再販賣到民間,能借此攫取的財富是非常驚人的。
“你們不是商人,寡人更不是商人,所以我們不與百姓爭利。”
“但也不能讓個別的人獲利,以後,宮裡行通的秘法和圖樣,全部都存到工官去,但有求者,一律傾囊相授,不可藏私。”
“就拿這些紙來說,只有造紙的人多了,才能大量生產,紙價才能下跌,百姓才能用得起。”
“那些想要獨領風騷的紙坊,自然要自己去琢磨更好的秘法,這麼一來,這紙不就越造越好,越造越快了嗎?”
劉賀三言兩語就把其中的道理頭頭是道地解釋開了,眾人恍然大悟。
因為技術門檻低,劉賀只要再關鍵的地方推動一把就可以了——找準技術節點,就能事半功倍。
“何羲之,最近正是農忙的時候,伱要多到往田曹跑一跑,一定要敦促他們繼續推廣精耕之法。”
漢朝的農業還處於非常粗獷的階段,所以土地並沒有得到完全利用,這是一種間接的浪費。
劉賀傳授給何羲之的精耕之法其實就是後世精耕細作的要領,諸如注意水土配合、耕植深度、秧苗株距等問題。
這些不起眼的習慣往往能發揮出意想不到的作用。
何羲之經常要跟著田曹史王禾下到村裡面去,所以面板曬得黢黑,臉上更是粗糙。
“殿下放心,王曹史去哪裡,下吏就會寸步不離地跟他去哪裡。”
“說錯了,不是跟著他走,是趕著他往前走,不要給他任何推脫延誤的機會。”
“唯!”
劉賀又把話題轉回了華承的身上,說道:“漚肥的法子呢,行得通了嗎?”
“下吏在花園裡試了幾次,秘方已經配好,教給羲之了。”
難怪劉賀最近總能聞到一股熟悉的臭味,這豎子居然敢在宮裡漚肥,真是膽大包天。
“咳咳咳,下次挪到官田去試,不要在宮裡試。”
“唯。”
“謝朗,寡人月初給你的連機碓的樣式,你看懂了幾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