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李香君(下)(第4/5 頁)
閃過,他嘴角微翹:“唯有讓你代替李香君嫁入田府,方能解此燃眉之急。”李貞麗聞言,眼中滿是憂慮:“但若他們發現真相,我豈不成了替罪之羊?”楊龍友微笑著,那笑容中帶著幾分自信與狡黠:“只要我不開口,他們又怎會知曉?更何況,你天生麗質,定能瞞天過海。”
李貞麗無奈地嘆了口氣,她知道此刻已無更好的選擇。於是,她轉身走向妝臺,輕輕梳理著秀髮,精心打扮起來。而楊龍友則轉過身去,對著李香君緩緩開口:“你日後有何打算?若侯方域一去不復返,你該如何是好?”李香君默然不語,眼中淚光閃爍。
此時,蘇崑山挺身而出:“我幾天後要回家一趟,我的家鄉在河南,途中會經過江北前線,這件事就交給我吧!”楊龍友眼中閃過一絲感激:“如此甚好,那就有勞蘇兄了。”
就這樣,李貞麗以李香君的身份踏入了田府。而蘇崑山則肩負起了尋找侯方域的重任。楊龍友微微點頭,同意了她的請求:“李香君,那就請你寫一封信,讓你師父帶到吧。”
李香君沉思了片刻,緩緩說道:“我內心有千言萬語,卻難以用筆墨表達。我想請師父蘇崑山帶走的,不是一封信,而是這把詩扇。這扇子是侯方域贈予我的定情之物,扇面上的詩句是他對我深深的愛意;扇面上的斑斑血跡,代表了我對他的堅貞不屈;而這幅楊老爺親筆畫的梅花,則象徵了我未來的志向。這扇子承載了我所有的苦楚、情感和堅定的意志。只要師父能將這扇子交給他,就如同我親自站在他的面前。”
於是,蘇崑山帶著這把承載著李香君無盡思念與意志的詩扇,踏上了尋找侯方域的旅程。在戰火紛飛的年代,他穿越了重重艱險,跋山涉水,只為將這份深深的思念與堅定的意志傳達給侯方域。他的腳步雖然疲憊,但他的心卻充滿了力量,因為他知道,他揹負的不僅僅是一把扇子,更是李香君深深的愛與信念。
在那個風華絕代的時代,李香君的預感猶如明燈,指引著她穿越烽火連天的歲月,回到南京的深閨之中。在那個禪音繚繞的尼姑庵,她披上了白色的僧衣,將自己的青春和美麗深藏其中。果不其然,蘇崑山的堅毅和智慧幫助找到了侯方域。
他們在戰火紛飛的年代裡重逢,就像一曲高山流水遇知音。侯方域帶著李香君回到了他的故鄉——商丘。為了保護這位他深愛的女子,侯方域並沒有向家人透露李香君曾是名妓的身份。居住在侯家宅院的翡翠樓,他們不敢透露李香君的真實身份,李香君恢復了本姓,對外宣稱是妾室吳氏。吳氏在家和侯方域原配常氏和婆婆相處都很好,那幾年是李香君一生最安定和幸福的時光。即使如李香君這樣剛烈的女子,也渴望安穩平靜的生活。他們度過了一段美好的時光,彷彿戰火與紛爭都未曾打擾過他們的生活。
然而,命運總是那麼的捉弄人。那一年,侯方域因公出差,李香君的身份被揭露,她懷著身孕,被無情的公婆趕出了家門。她孤身一人,懷著孩子,承受著世人的冷眼和譏諷。儘管侯方域回家後立刻將她接回了家,但侯家的人再次將她趕出家門。李香君的兒子始終得不到侯家的承認,她長年累月鬱鬱寡歡。
最終,李香君因肺癆30歲而香消玉殞。李香君的生命猶如一朵短暫而絢爛的煙花,留下無盡的惋惜。侯方域,那位深情地悼念她的男子,常在墓前獨自悼念,那份哀思幾乎凝結成了墓前的石碑。然而,命運似乎總愛捉弄人,一年後,1654年,37歲的侯方域也因哀痛過度而離世。
他們的愛情猶如一段悽美的傳說,然而卻因李香君的身份低賤而未能合葬。李香君的一生雖然短暫,卻猶如璀璨的繁星,將個人的氣節閃耀在歷史的夜空。她拒絕屈服於權貴的威壓,堅持著自己的信仰,那份不屈不撓的精神猶如山嶽般堅定。
臨終之時,她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