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董小宛(下)(第3/5 頁)
子,如同璀璨的明星,在歷史的天空中留下了絢爛的光輝。她以其無與倫比的智慧和才能,將冒家的一切打理得井然有序。 在那個大家庭中,董小宛宛如一位慈愛的母親,細心照料著每一位家庭成員。她深知公婆的期望,盡心盡力地侍奉他們,贏得了他們的尊重和喜愛。與冒闢疆的結髮妻子蘇元芳的關係更是和睦融洽,兩人情同姐妹,攜手共度時光。 在教育孩子方面,董小宛更是傾注了大量的心血。她深知教育的重要性,親自教導他們學詩作文,希望他們能夠成為有學識、有品德的人。在她的悉心教導下,孩子們茁壯成長,逐漸展現出過人的才華。 作為冒家的財政掌舵人,董小宛展現出了非凡的才幹。她將賬目打理得井井有條,每一筆支出都記錄得清清楚楚。更為難得的是,她從未為自己添置過一件首飾,更沒有存下一文私房錢。她的廉潔自守和高尚品德令人敬佩不已。 然而,董小宛最令人折服的地方在於她能夠將瑣碎庸常的生活過得極富情致。她燒得一手好菜,那些精緻可口的佳餚令人回味無窮。當時的禮部侍郎錢謙益品嚐了她的手藝後,讚不絕口,將她的菜餚譽為“詩菜”。除此之外,她製作的“董糖”也備受歡迎,成為了人們爭相品嚐的美味。 與冒闢疆共度的時光裡,他們歷經了四季的輪迴,感受著大自然的魅力。在春天的鶯飛草長中,他們漫步在花海中,陶醉於芬芳的氣息;在夏天的草木葳蕤中,他們共同聆聽蟬鳴鳥叫,感受大自然的和諧;在秋天的多愁善感中,他們一起品味著豐收的喜悅;在冬天的幽雅清冷中,他們依偎在一起,驅散著寒意。 然而,這段流光溢彩的時光僅僅維持了九年。
在崇禎十七年的三月十九日,北京的歷史被李自成的大軍改寫。那一天,崇禎皇帝在煤山結束了自己的生命。短短的五個月後,福王繼位,他宣佈下一年的年號為“弘光”。 然而,新朝的喜悅尚未在空氣中散去,吳三桂的背叛為清軍開啟了關口,讓他們如破竹般長驅直入。他們的鐵騎在中國的土地上狂奔,城市在他們面前陷落,像是被風吹散的雲朵。 到了崇禎十八年的五月,揚州和南京這兩座古都也未能抵擋住清軍的鐵蹄。人們常說銅山西崩、洛銅東應,而如皋城內的居民們則深感恐慌,紛紛逃竄,使城內空空如也。 在這樣的風聲鶴唳之中,冒闢疆大驚失色,急忙找來董小宛商議對策。董小宛,那個以冷靜和智慧著稱的女子,此刻也顯得有些無助。她看著冒闢疆說:“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我認為三十六計中,走為上策。我們應該暫時避開這場災難。” 他們決定向鹽官城的陳則梁求助。但當他們抵達鹽官城時,卻發現陳家早已搬走,避亂去了他鄉。
在一片血雨腥風的戰亂中,冒家一族被迫踏上了流亡之路。他們如同風中的落葉,不知何時會遭遇不測。既要躲避清軍的鐵騎追捕,又要防備李自成餘部留下的土匪侵擾,生活在這道陰影下,日夜不安。 然而,正是在這危機四伏的逃亡路上,一個人的膽識和品行得以彰顯。董小宛,這位柔弱的女子,在逃難的隊伍中,無論是前方的荊棘密佈,還是後方的虎視眈眈,她都毫不畏懼。她時而揮劍開路,衝鋒在前;時而守在隊伍的末尾,確保家人的安全。 冒闢疆一手攙扶著年邁的母親,另一隻手卻被董小宛安排去扶持他的正妻蘇元芳。董小宛的舉動,盡顯其深明大義,她的眼中沒有小我,只有對家族的責任和對家人的關愛。 然而,命運似乎並不想放過這一家人。當他們途經馬鞍山一帶時,不幸地與清兵遭遇。在這生死攸關的時刻,除了董小宛和冒闢疆等八人憑藉機智匍匐在地,裝死逃過一劫外,冒家其餘的奴婢和親人皆慘遭不幸,連那些隨身攜帶的珍貴字畫也在這場浩劫中丟失。
冒闢疆一家人在陌生的地方,失去了依靠,而冒闢疆又在途中不慎落水,發起高燒。在風雨飄搖的逃難路上,冒闢疆遭受了一場突如其來的驚嚇,病情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