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殺豬(第2/3 頁)
山民不打獵,吃什麼?想到這裡,肖三爺,又有些頭疼。
“還行,到底還是比不上三爺......”
三個人有說有笑的開始了殺豬。
將捆著四條腿的豬抬上條案,肖大山一條腿跪在豬身上,一隻手搬住豬下巴,用力向後搬直突顯出咽喉部位,另一隻手握尖刀順向直捅進去扎到豬心臟,然後將刀翻轉一下再拔出來,血立即隨刀噴流而出。
流在春娘預先接在下邊的血盆裡。春娘打算做血豆腐和血旺。血豆腐嘛,就是在血盆裡放些鹽,做血旺用就不放鹽,簡單的很。搬住豬下巴的一隻手搖動豬頭,壓腹部使膛內的豬血流淨。
“這豬血不多啊!”春娘還是有些失望的。
“能有這麼多不錯了。”肖大山安慰道。
“那也成吧,三爺,大石哥,等會留家裡吃晚飯哈.....”春娘笑呵呵的叮囑完,就準備處理這血豆腐和血旺了。
肖大山解開捆綁的繩索,在豬上側的後腿蹄寸子處割開寸餘長的口子,然後,用“梃條”從這個口子捅進去。
第一下,直挺到耳根處,然後抽回一半再挺背部和腹部,挺完上面將挺條抽回沿後襠皮下挺至下邊那條腿。將豬翻過身來挺另一半身,將豬的皮下梃活,抽出梃條。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肖大石就從挺豬的口子裡向豬的體內吹氣,肖大山和肖大山兩個人邊吹邊用木棒在豬身上敲打,豬像氣球一樣滾胖溜圓方便刮毛,用麻繩紮緊吹氣口,將豬抬上灶臺。
帶“介面”的鍋裡燒滿熱水,將豬放進熱水鍋,迅速地翻轉,全身燙遍、燙透,趁熱分別將豬鬃、豬毛採下單放,剩餘就用“刮刨”刮乾淨。刮乾淨的豬被倒掛在木架上,準備開膛。
開膛前,肖大山先用清水將豬身清洗一遍,邊洗邊用刀刮乾淨,從肛門處開刀,剖開豬腹,小心不能割破豬腸、肚(胃)兒,開至胸腔隔膜處暫停,迅速地從直腸處割下所有的“白下水”,即大腸、小腸、肚兒。然後,剖開胸腔拿出“紅下水”,即心、肝、肺等,再用清水將整個豬腔沖洗乾淨。
“紅下水”擇下後,掛在一邊不作處理,立即處理“白下水”。
肖三爺就接過了這個活,這可是技術活。先將豬肚兒割下,將豬糞倒淨翻過來,洗乾淨;豬小腸,割下來從一頭擼一下,邊擼邊將其網(盤)起來。
關鍵是擇大腸,大腸的腸衣很薄,附在腸子外的“掛油”(脂肪)很厚,擇“掛油”要十分小心,不能將薄薄的腸子弄破,不然潔白的脂油沾上糞便就不好清洗。擇下掛油,再將大腸翻過來,倒掉糞便沖洗乾淨。
這時候春娘將豬血灌入尿泡裡,掛在陰涼處,專門用以“血網”,之後啊可以炸成血豆腐來吃。
等到全部弄完,天都黑透了。王翠花和肖三爺家的幾個兒媳婦也來了肖大山家幫忙做殺豬菜。
蒜泥白肉,大塊的豬肉烀熟後切成大片,蘸著鹽面或蒜醬吃,解膩增味,最是原汁原味的鮮香。
蒜泥護心肉,就是豬心臟和肝臟之間的那部分肉,口感筋道,同樣要蘸蒜醬吃才好。
柴骨肉也作拆骨肉:是從大骨頭上剔下來的純瘦肉。說“拆”,是指大塊的瘦肉要用手撕開;說“柴”,是因為這肉烀熟後肉絲分明賣相好看。蘸料由醬油、醋、蒜泥簡單的調製而成。
酸菜是王翠花帶來的,色澤微黃透亮兒。白肉是帶皮的大片兒五花肉。血腸是用新鮮的豬血,加入蔥花、鹽等料調味後灌入腸衣,煮時掌鍋的要拿根長針,不時地在血腸在扎一下,待到針眼不冒血時立即出鍋才能保證血腸的鮮嫩。這三味共入一鍋咕嘟咕嘟的燉出來,豬肉中的肥油已經被酸菜拿淨。
這四道殺豬菜端上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