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頁(第2/3 頁)
是他們的,在這裡加工以後,商品又是他們的,這實際上就是趙紫陽後來說的:兩頭在外。資本家的原料賺了錢,製成商品之後,他們拿去銷售又賺了錢。所謂&ot;兩頭在外&ot;,實際上就是港澳商人兩頭賺錢;我們在中間算是得到了一點工繳費,工人的工資也算是得到了,管理費也得到一點。從當時的情況來講,港澳臺都願意採取這種形式,他們在一些基礎工業上都不願意投資。當時,廣東的電力特別短缺,&ot;三來一補&ot;的越多,電力就越緊張,這就只好由我們國家來投資。投資建起了電廠之後,就為這些港澳臺的企業服務。當時只有胡應湘在廣州灣建了一個70萬千瓦的電廠,這是唯一由港商投資的專案。
陳雲對他的秘書許永躍講,鄧力群這個調查的質量不錯。下面就是這個報告的全文。
我的匯報
陳雲、一波、任窮同志:
去年十一月下旬,我到湖南參加了少奇同志紀念館開館典禮之後,又到廣東的番禺、河源、梅縣、潮州、汕尾、惠陽、東莞、中山、江門、肇慶、佛山、南海、順德等市縣和深圳、珠海、汕頭三個特區去參觀訪問了二十六天。邊聽邊看,實地瞭解了這些地區改革開放以來的新變化,同時也聽到了一些當前存在所需要認真解決的問題。現將地方同志反映的幾個主要問題簡報如下,供參考。
一、糧食問題
廣東省人均只有七分耕地,糧食不能自給。近些年,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農村部分糧田改種了經濟作物和水產養殖,再加上興辦鄉鎮企業、建設住宅和修公路等佔地,糧食的播種面積逐漸減少,僅梅州地區就減少了二十萬畝,其中建房佔地四萬畝;而人口自然增長和城市人口的增加又很快,糧食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起來。據估算,全省每年減少一個小縣的耕地,增加一個大縣的人口,需要調入糧食七十億斤。不足的糧食,大部分要靠從外省高價購進。去年下半年以來,全國出現了糧食緊張的局面,一些糧食調出省禁止糧食外運,這給廣東的糧食購銷造成一定困難,不得不用外匯進口糧食砬急。據一些縣的同志講,現在農民手中還有糧,不會發生問題,本地城市居民的口糧供應也能解決,關鍵是外來工人(沿海地區三來一補企業的工人多系外縣和外省來的)和飼料用糧無著,如果解決不好,不僅影響糧價繼續上漲,生豬和三鳥的飼養量將大幅度下降,來卑:市場肉禽蛋的供應不能保證,物價上漲幅度也難以控制。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