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頁(第1/3 頁)
我自己感覺說的很清楚,可是等我說完後才發現,好像除了我自己,沒有一個人明白,都在大眼瞪小眼的盯著我看。
柳葉盯著我一皺眉頭:&ldo;水山騫?你是說這裡對應的卦象是&l;水山騫&r;是吧?照你那麼說,詩文中&l;百川沸騰。山冢崒崩&r;這一句,前一句寫的是水,後一句寫的是山,所以暗示的卦象是&l;水山騫&r;?&rdo;
我不停的點頭,柳葉這才&ldo;哦&rdo;了一聲,又接著問:&ldo;那你說的什麼西南的,從哪裡來的,沒錯,水窪是在西南方,但是與這卦象有什麼關係?&rdo;
我這才意識到,他們連這卦說的是什麼都不知道,難怪我說了半天,她們都聽不明白。
我耐著性子,告訴他們水山騫這卦是上坎下艮,而&ldo;蹇&rdo;本來是指跛足,也就是瘸子,引申為前進不便、困難重重的意思。這一卦中,下卦&ldo;艮&rdo;為山,上卦&ldo;坎&rdo;為水,說的是前途兇險,山高水深,遭遇困難,所以停止不前。
這卦的原文說,蹇,利西南,不利東北。
下卦為艮,代表東北,代表阻隔,代表止;艮代表東北,那麼和它相衝的是坤,代表西南。
所以往艮的方向有阻隔,那麼和它相衝的坤宮西南方向則會有出路,所以卦辭上說是利西南,不利東北。
這麼一說,多少他們都瞭解了一些,看了看那邊的水窪,問我接下來該怎麼辦。
我低頭琢磨了一陣。如果這一卦對應的就是這樣,那麼很明顯西南方的那個水窪就是這一卦象所指示的目的。要說也是我們運氣好一些,趕上這場暴雨,要不是這樣,也不會看到這處水窪,憑我們瞎打亂撞,止不定什麼時候能悟透裡面的玄機。
這個推斷從目前來看,是無懈可擊,不僅合了詩文中的詩句,也合了此處的地理形勢,我估計不會有什麼差錯,也沒說什麼,就奔那邊的水窪處走去。
水窪不是很大,二米來長,一米多寬,積水不深,沒不了中指。走到近處,水窪像面鏡子,倒映著點點星光,看著水中自己的影子,總覺得有些不自然,畢竟這與鏡子還不一樣,照出的人影有些變形,顯得有些猙獰恐怖,微風吹過,水裡的人影隨著蕩漾,一瞬間竟然有種肢離破碎的錯覺,嚇得我出了一身的冷汗,再也不敢盯著看了。
水不下沉,就說明下面肯定有防水層,只是不知道這防水層到底是水泥還是石板,如果這裡真的是後金晚期到清早期做的手腳,水泥的可能性不大,那個年代還沒普及,難不成下面埋著什麼東西?還是下面通往地宮呢?
我讓立春和柳葉幫我和大牙打手電照著亮,我和大牙則先用鏟子把水都撇幹,然後才開始往下挖。挖了不到一鍬深,下面的土就松鬆軟軟的,像團稀泥一樣,有些發粘,根本不是常見的黃土或是黑土,也不知道是什麼東西。
這種粘粘的稀泥一挖就是一大團,看著省事,但是挖起來使不上力,我和大牙只能相互配合著,一起用力的一團一團的往起撅。
等到把這層粘粘的稀泥弄乾淨後,終於挖到了硬土,用剷頭使勁的砍了幾下,竟然沒怎麼砍動,這土十分的結實,就和現在的水泥差不多,用這種純鋼鏟子都很難挖的動。
大牙喘著粗氣,用手捻了捻這種土塊,抬頭問我們知不知道這土是咋整的,咋比水泥塊子還結實。
我蹲下來仔細的看了看,用手捻了捻,感覺像是古代的&ldo;灰背&rdo;。
我做園林設計時,好在跟過不少工程,對於土木作業多少也有些瞭解,制灰背應該算是古人在建築史上的一項偉大發明,類似現在的水泥砂漿,由磨細石灰與細黏土混合拌勻,摻水,拍實,猶如現